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

第一外国语-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外国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第一外国语 英文名称: English as Primary Foreign Language

程类别: 公共课

课对象: [博士 / 硕士 ]

学分: 3 总学时: 64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 0

课学期: [一 / ] 开课周次:[1-16 ]

开课院系及教研(研究所):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外语教研室/英语系学术英语 学团队

学大纲编写人:

先修课程: 通用大学英语/学术英

适用业: 全校研一年级各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教学目的:

研究生语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此,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学以致用到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增强学科思维能力,以及提 升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水平和学术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主要内容

第一外语课程分两个学期开设。第一学期为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模块, 旨在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第二学期课程由以下提高类课程模块组成:科技 翻译、科技英语写作、国际英语学术写作。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和第二学期分别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国际英语学术交流的能力和科技学术作素养,提高和发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写作的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1.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该课程以国际学术交流为主线,强调学以致用,以构建真实学术交流场景力求使学生了解学术交流活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增强沟通、思辨、创新作等国际化交流能力。

该课程主要授课内容涉及多学科领域的专业主题,通过学科专业的素材使 生浸入真实的学术环境,习得学术语言表达规范并掌握表达的修辞策略。将知构与语言表达相结合,从微观的语言层面到宏观的语用层面,全方面地训练

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课堂以织形式多样的国际学术交际活动为主,针对通用的学术主题, 让学 生进行有准备的或即时的课堂演讲展示和讨论交流;讲授国际学术场合社交策准备报告、发表演讲和回答听众问题等学术交流的各个重要环节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如何恰当地表达观点,并对他人所述内容作出恰当、积极地回应,确保交流的顺利展开。

2. 科技英语翻译

科技英翻译是一门实用性课程,为高校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开设的科 翻译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为今后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包括二大授课板块,分别为(1) 翻译理论板块: 翻译的性质、过程、、方法和策略;英汉语言的对比以及科技英语的语言特征、翻译的常用方法、标准和过程等。(2) 翻译技巧板块:科技英语翻译的常用技巧、英语词义 语翻译、 英语短语的翻译、英语句子的翻译、英语特殊语态、语气和时态的 翻译、英语语篇翻译以及英汉标点符号的互译

课程的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传授翻译技巧与翻译经验, 科技英语词汇量,了解科技英语文体特点,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培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双语转换的能力;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 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科技英语翻译及其文体特点;掌握科技英语翻译技巧;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技英语写作

课程通讲授科技英语特点、基本要求、文体风格及一般格式,突出科技英作的核心内容,点明科技英语写作的重点、难点以及容易忽视的问题, 使学 够熟练地进行科技英语的写作工作,从而提升科技论文写作水平,提高论文 表成功率。

课程从单句写作逐步过渡到科技论文、期刊写作, 内容详尽,举例丰富。作深入剖析科技英语写作的词法特征、句法特征,并归纳总结科技英语写作常用句型表达方法;科技论文、期刊写作介绍其基本格式、语篇及结构特征,并提供各类实用范例供参考借鉴。课程使用的例句及范文精选自英文原版科技相关教科书,有助于学生掌握标准、地道的科技英语语言,提高科技英语写作水平和对外学术交流的文字表达能力。

4. 国际英语学术写作

本课是在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下为满足高校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的需求 设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落实于两大基石:写作能力及学术素养。课程为学 生用英语顺利进行专业英语写作提供帮助和支持,帮助学生掌握学术写作规范,写作技能,提高书面学术交流能力。同时,课程还旨在培养学生与学术写作相关的学术素养。国际英语学术写作是提升学生的跨文化学术素养的路径之一;培养学生在写作中锻炼学术思维,以及将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转化成书面学 术成果的能力,顺应和符合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为高校培养优秀研究型人才。

本课程授课内容围绕常见的学术语体写作进行设计,以文献综述和研究论 作为主,以说明文、议论文写作为辅。同时还专门就常用的学术写作能力进训练,包括学术词汇扩展、学术语言特点、学术文本特点、学术写作技巧等。这些能力的训练依托于语体写作设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三、教学计划与教学方式

1.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该课程为个学年的第一个学期面向非免修硕士研究生授课。每周 2 课时, 16 (或每周 4 学时,授课 8 周),共 32 个课时, 1.5 学分。每次课程讲一个主题内容,共 16 个主题内容。

课程模块采用基于任务交际教学方式,包括通过设置接近真实交际的多样情采用对话、交谈、讨论、课堂汇报等多种活动形式,通过大量语言交际活动来培养学生全面的学术交流能力

2. 科技英语翻译

该课教学计划为每个学年的第二个学期面向非免修硕士研究生授课。每周 2 课时, 16 讲,共 32 课时, 1.5 学分。

课程注重科技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课上讲解配备大量翻译实例按照字词、句子、段落、篇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讲解和练习。通过对各科技文体翻译实例的讲解、练习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翻译的思路和方法,来从事学术交流和翻译实践具有实用价值。课后提供相应的翻译练习,以供进行课后强化巩固。例句涉及的科技行业多、范围广、现实性强,在学习翻能的同时,更可增加学生的科技常识及科技英语词汇。此外,课程还要求学 译一篇外文期刊的摘要,以培养学生的翻译实际操练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力。

3. 科技英语写作

该课教学计划为每个学年的第二个学期面向非免修硕士研究生授课。每周 2 课时, 16 讲,共 32 课时, 1.5 学分。

课程基于科技英语词汇、句法、科技期刊论文各部分的特点精讲精练, 从国多学科最前沿的期刊中抽取例句和例文,找出它们的共同规律,提供可模仿 的模。课程使用的例句都有英汉对照,以科技工作者喜闻乐见的表格形式给出,也有于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课程实施任务式教学模式, 配备大量的写作练习,学生对科技写作句型的应用以及写作范例的习得,有助于学生实现从模仿到 创作的飞跃,为学生自主撰写论文打下牢靠的基础。

4. 国际英语学术写作

该课教学计划为每个学年的第二个学期面向非免修硕士研究生授课。每周 2 课时,授课 16 周(或每周4 学时,授课 8 周),共 32 个课时, 1.5 学分。

课程以际期刊论文发表为导向,旨在通过学术论文写作的结构、范式以及 修辞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教师通过文本范例的形式向学生讲解论文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 同时从修辞结构和语言表述层面进行 详细讲解。通过师生共同解构文本的方式,逐渐让学生掌握从而建构学术语篇, 小组互评和教师的反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考核方式

1.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考试/大论文。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后生成。 

2. 科技英语翻译闭卷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照比例计算后生成。

3. 技英语写作大作业。 程考核由单元作业、文献写作作业和平时成绩构成。 

  最终成绩=单元作业×40%+文献翻译×40%+活跃度×20%。

4.国际英语学术写作

大作业。课程考核由小组展示、平时作业和期末论文构成。

最终成绩=小组展示×40%+平时表现×10%+期末论文×50%。

五、教材及参考文献

1.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考教材:

(1)《英语听说教程 ·学术听说》左红珊、牟许琴、 石坚 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8.

(2) Adrian Wallwork, English for Presentations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witzerland: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6.

要参考文献:

(1)《学英语听说教程》,王征 ;鲍琳虹 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国际会议交流》,胡庚申,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 7 . (3) 《国际会议英语》,董琇,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5 9 月.

2. 科技英语翻译

考教材:

《科技英汉互译教程》, 赵玉闪、吕亮球 编著.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14 6 月.

要参考文献:

(1) 《科技英语翻译》, 谢小苑 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5 1 .

(2) 《科技英语翻译》, 赵萱、郑仰成 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8 5 月.

(3) 《实用科技英语翻译》, 孙昌坤 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3 10 月.

(4) 《科技英语翻译》,张干周、郭社森 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9 月.

(5) 《电力专业英语》, 刘然 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3 8 月.

3. 技英语写作

考教材:

《科技语写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秦荻辉 编著.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5 月.

要参考文献:

(1) 《科技英语写作指南》, (英)蒂姆 ·斯科恩(Tim Skern)著;杨朝军 译. 学出版社, 2014 6 月.

(2)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 丁西亚 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3) 《科技英语写作》, [加]杨(Yang,J.T.) 著; 王多 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4 月.

(4) 《学术论文写作英语惯用法》, 秦荻辉、李滔 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社, 2017 12 月.

(5) 《中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刘振海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 月.

4. 国际英语学术写作 考教材:

(1)《学术英语》,蔡基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 9 月.

(2)《英语研究论文读写教程》,杨莉,张为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9月


要参考文献:

(1)《国际英语学术论文写作》, William Coyle, Joe Law 著,北京语言大学 版社, 2013 7 月.

(2) John Swales & Christine B. Feak, 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12.

(3) Kate L. Turabian. A Manualfor Writersof Research,Papers,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3.

(4) Adrian Wallwork, English for Writing ResearchPapers, New York: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