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坛 主 题】氮氧化物低温催化还原净化
【时间】 2025年1月3日下午:15:00-16:00
【地点】 实验综合楼A205
【主讲人】 陈培榕,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主讲人简介】
陈培榕,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大气污染控制、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及原位光谱表征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在JACS、ES&T、ACS Catal.、Appl. Catal. B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被引2500余次,H因子32;授权发明专利4项。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Sustainabil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Catalysis Today客座编辑、EECAT 2023国际会议分会场召集人等学术兼职。
【主旨内容】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PM2.5和低空臭氧污染的关键前体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是最为有效的NOx净化技术,催化剂是该技术的核心。目前广泛使用的分子筛、V-W-Ti等催化剂都存在200℃以下性能不足的瓶颈,无法在柴油车冷启动、生物质发电烟气等低温工况下高效净化NOx。在厘清低温SCR反应机制的基础上,理性设计高效低温催化剂是突破SCR技术低温瓶颈的关键。然而,低温SCR反应体系极为复杂,存在活性位点、反应物和中间体的动态演变和交互作用,特别是当使用Cu分子筛催化剂的时候,存在着活性位点溶剂化和动态迁移的独特现象。该反应体系超出了均相-非均相反应的传统定义范畴,难以使用现有主流表征分析方法进行机理研究。针对这一问题,以结构简单、活性位点配位状态明确的Cu-CHA分子筛作为模型催化剂,发展了基于介电阻抗模量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及其耦合集成的原位表征新方法,揭示了活性位点动态演变(氧化还原循环、跨笼/笼内迁移和偶联等)和关键活性中间体(NO+、NH4+等)的关联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型高效低温SCR催化剂的定向设计和构筑,并实现部分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
【参会人】教师、研究生
【主办部门】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邀请人】曹悦18730271520
【联系人】曹悦18730271520
【主办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