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熊:蓬勃向上的有为青年
校友简介:
刘熊,男,1988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华北电力大学我校电气工程专业2013级校友,现就职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工程博士(在读),从事变电站智能巡检新技术和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面研究。
荣获国网技术发明二等奖、专利奖二等奖,四次获得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两次获得重庆市电力科学奖一等奖,近3年撰写发明专利22项,申请专利近30余项,发表电机工程学报等EI期刊论文10余篇,撰写标准2项,Cigrie 报告一项。
不忘初心,潜心耕耘
出生于高考大省河南,尽管高考发挥失常,也丝毫没有影响刘熊对高等学府的向往和追求。经过又一年的努力拼搏,刘熊顺利考入理想大学,并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结下不解之缘。本科毕业后,为进一步学习深造,扎根电力行业,刘熊毅然选择报考“电力黄埔军校”——华电的研究生,并由此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提到在华电的求学生涯,刘熊表示第一个想要感谢的便是自己的导师——谢庆老师。考研后,刘熊怀着紧张的心情联系导师,而谢老师的一句话让他至今难忘,“我不在乎你是普通高校哪所高校过来的,只要是能考进华电的就是优秀的学生。”谢老师的话让刘熊深受感动,给当时缺乏不够自信的他带来莫大的鼓励与支持。“谢老师为人和蔼可亲,他不仅耐心地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更在学生为人处世和学术道德的教导方面对学生用心良苦。”谢庆导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刘熊,让其在今后的科研生活中始终坚持做到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科研求学态度。
三年研究生生涯,刘熊不负时光、成绩斐然,在毕业时荣获国家奖学金、河北省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等多项荣誉,为自己的人生篇章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一切要归功于他孜孜不倦、潜心耕耘的求学态度。
研究生第二年,刘熊根据课题组安排到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开展项目研究,度过了艰苦却充实的一年。初到电工所,导师邵涛研究员便给刘熊安排了一项不易的任务——围绕项目的研究内容完成一篇综述。这对刚刚接触项目的刘熊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将综述写好,刘熊常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在实验室研读文献。虽然过程艰难但他始终咬牙坚持着,日夜查找文献并认真研读,终于在有了上百篇文献阅读的积累后,顺利完成了综述的撰写并成功发表在《绝缘材料》期刊上。这第一篇文章的发表让刘熊明白了广读文献的重要性,“只有看的文献足够多,才能在该领域上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而不是简单接受别人的观点。”
回望在电工所的求学时光,刘熊感慨到虽然艰辛不易,但充实快乐且富有成就感。在电工所学习的一年里,刘熊和师兄弟一起陆续发表了十余篇论文,完成了一份近三百页的项目研究报告,而这大量的试验数据背后,是他敢于挑战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是他日复一日孜孜不倦的实验研究和勇于创新的实验态度。面对“沿面闪络”,这个在当时就已经被广泛研究得“毫无新意”的课题,刘熊没有丝毫气馁,而是选择开拓创新、另辟蹊径选择另辟蹊径。,他深挖绝缘材料发生沿面闪络后的形貌、分子键等微观变化,于细微之处发现了新天地。为了更好地记录放电现象,刘熊突发奇想,将显微镜目镜与普通相机相结合,达到了高速相机对电弧放电的捕捉效果。虽然总是一个人购买实验器材,一个人搭建实验平台,甚至经常一个人在实验室熬夜做实验至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一早也毅然爬起继续,日复一日,风雨无阻。人生当中当有喜忧参半,科研的经历也并非顺风顺水,在遇到失败时,刘熊总能乐观地直面挫折,作出改变。他笑侃道“老师对你的论文批评越多,说明这篇文章越有戏!”最终,刘熊超额完成项目要求,获得了答辩委员会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回忆起在电工所的求学时光,刘熊概括为那是一段异常艰苦但又充实且极具成就感的经历。虽然总是一个人购买实验器材,一个人搭建实验平台,甚至经常一个人在实验室熬夜做实验至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一早也毅然爬起继续来。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年下来刘熊的收获颇丰,他的诸多想法也得以一一实现。那段时间,不论多么辛苦忙碌,他都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刘熊笑侃道“老师对你的论文批评越多,说明这篇文章越有戏!”最终,刘熊超额完成项目要求,获得了答辩委员会老师们的一致认可。研究生毕业时,,刘熊荣获了国家奖学金、河北省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
在华电学习和电工所的研究的经历让刘熊对科研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信心,“一个课题做深之后,其他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选择科研这一行,相信自己也能做好这一行。”研究生毕业后,刘熊选择了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继续自己的科创之路。
脚踏实地,勇毅笃行
刘熊自参加工作以来,刘熊不断积累、,勇于创新,工作仅6年时间,便已取得了诸多显著成就。累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各种创新奖项30余次,其中牵头班组完成的有10余项。带领班组开展QC、群创等创新活动,牵头荣获国际ICQCC铂金奖、中国优秀质量小组、中国水电质协、重庆质量协会、中电联职工创新等多项荣誉。科技方面荣获国网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专利奖以及重庆市电力科学技术奖等奖项。
当提到牵头完成的项目中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项目时,刘熊向我们介绍起了“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检测仪”的研发过程。由于铝线比铜线便宜,市面上长期存在不良商家在配电变压器绕组的制作过程中以铝线冒充铜线的现象,导致配电变压器质量参差不齐,存在过热严重、抗短路能力差等问题,给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隐患。如何才能简单有效地辨别出假冒伪劣的配变绕组呢?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当大家正在探究如何才能辨别出假冒伪劣的配变绕组时,刘熊所在小组注意到了热电偶的塞贝克效应。将两种不同成份的材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若导体两端存在温度差,则回路中会有电流产生,进而导体两端会存在电动势。同样地,如果将塞贝克热电效应运用到绕组材质检测上,对伪劣变压器的铜铝接头进行加热,是否同样会得到呈现某种规律的热电势呢?
为了验证这个激动人心的想法,刘熊和小组成员努力克服高温天气带来的不适,连续多周在配电大厅开展大量实验。尽管实验伊始便遇到微伏级别的电动势难以测量的问题,但他们并未灰心,依然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刘熊和小组成员在高温天气下做了大量实验,想尽办法克服微伏级别的电势测量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地失败与摸索过后,他们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通过反复设计实验、提取信号、总结规律,刘熊小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热电效应的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无损检测方法,以检测方便、价格低廉的方式实现了对配变绕组的不拆解检测,有效地应对了市面上商家造假的问题。该创意在国网青创赛中荣获金奖。随后,国网重庆公司运用以上技术原理开展项目攻关和设备研发,现已研制出成熟商用产品。该成果得到了国网设备部、物资部、安质部等众多部门的高度关注,并取得了良好的推广应用效果,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良好的创意效果和应用推广得到了国网高层的重视,在北京两次展会上,刘熊作为代表携带仪器分别向国网董事长辛保安、总经理张智刚等领导进行汇报演示,得到领导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除了参与众多项目并取得优异成果以外,作为IEEE PES(中国)变电站技术委员会变电站运维技术分委会秘书,刘熊还参与中电联《电力行业数字孪生白皮书》的起草,《变电站设备监控人机交互技术》、《电力行业数字孪生导论》、《变电站数字化关键技术--智慧巡检》等书籍的编写工作。谈到参与书籍编撰的初衷,刘熊说道,“数字孪生、智能巡检方面自己已做了一定的研究及应用工作,希望想借这些机会将自己的想法进行提炼总结,以此提升自我,这便是我的初衷。”
脚踏实地、竭尽所能一直是刘熊所坚守的工作态度。不论是主动承担科研项目,还是积极参与专业书籍的编写,对这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来说,不断从中磨砺自我、成就自我才是最重要的,而一切奋进的动力来源于内心自我提升的要求和科研兴趣的驱动。
情系母校,深切寄语
对于母校的发展,刘熊谈到,华北电力大学作为以能源电力为特色学科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国家能源电力行业培养了众多高素质人才。近年来,母校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政策,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协议,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作出了积极贡献。祝愿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优势学科,为国家培养更多栋梁之才。
刘熊非常赞赏华电学子的能力与素养,在华电学子成长成才方面他也对我们提出了一些殷切希望寄语。他认为,学生最重要的求学态度就是“务实”。不论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否感兴趣,不论在科研过程中遇到何种难以突破的瓶颈,都不应该放弃。生活或未来工作中难免会有不如意或不喜欢的事情发生,当我们学会潜下心,沉着冷静地思考问题的时候,总会发现突破口。对于科研创新,刘熊认为应注重文献阅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才能快速了解研究领域,更加宏观全面地熟悉自己的课题,进而迸发新的思考与想法。同时,刘熊希望华电学子牢记“团结 、奋进 、求实 、创新”的校训,做一个勤勉务实的学子,做好每一次实验,写好每一篇论文,处理好每一次人际交往,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通过与师兄刘熊近一个小时的交流访谈,一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谦逊踏实的有为青年形象烙印在自己我的脑海之中。他师兄求真务实、笃行不怠的科研态度令使我深受触动。他让我真切感到,科研的过程就是不畏吃苦、不断突破的过程。刘熊他师兄成功的经验教会了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轻言放弃,在砥砺前行的过程中不断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