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旭琛:匠心不凡树模范,犹向电力寄深情
谢旭琛,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3级校友,现任惠州供电局变电二所500kV崇文巡维中心站长。
,曾获全国劳模、全国青岗能手、南网劳模等荣誉称号。他注重科技创新,拥有专利34项,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南方电网公司南网劳动模范劳模、广东省南粤技术能手、省五一劳动奖章等36项个人荣誉,拥有专利34项,带领团队获及全国电力行业质量信得过班组、南网金牌变电站等85138项集体荣誉。2022年荣登广东电网创客光荣榜。。
古语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优秀的人总是在不断更新自己,不断成长进步。谢旭琛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工作与生活从未画过休止符,无论何时都不忘初心,步履铿锵。纵使荣誉加身,谢旭琛依旧砥砺奋进,他不忘初心,牢记电力人的使命,日夜用心守护着电网设备,实现从蓝图中拔地而起,日夜守护电网设备正常运行,打通了粤东电力外送通道,解决惠州南部电力输送的“瓶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继续着平凡的工作事件,带着初心与使命,不断地向前走去。即使工作不在闪耀的聚光灯下工作,但却守护了用点点滴滴让千家万户的家家户户灯火通明。
始于热爱,持于拼搏
今年9月4日,随着最后一项电网方式恢复运行,为期6天的千帆变电站整体检修工作终于告一段落。千帆站是惠州市石化区唯一一个220千伏变电站,这个变电站供应众多石化企业,负荷很重,很难得有检修的窗口期。一个多月前,谢旭琛团队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来自全国各地的设备厂家、施工队,石化区不同的用电企业,上百人的检修队伍,他们需要协调整个工作安排、每个单位的人员安排和进场作业时间,“作业时间要精确到分钟,工作任务才能一环扣一环,衔接有序。”
在检修GIS刀闸角隔离吊装时,设备需要整体拆除才能完成检修。谢旭琛与技术人员深入研讨,发现触指座连接结构可以小空间拆装,控制吊装空间就可以避免设备整体拆装。凭借精妙的配合和巧思,整体工期比计划减少了一天多,6天就完成了大型检修任务,用创新换取“时间”。
“停电检修的每一分钟都关系到千百企业的生产效益,因此我们必须争分夺秒。”谢旭琛说,结束千帆站的检修后,2022年他们还要完成5座变电站的综改任务和1座新220千伏变电站筹建工作,“对待设备就像对待我们的孩子一样,除了日常的呵护,定期体检也很重要,只有用心维护才能确保它们运作安全顺畅。”
对待工作,谢旭琛一向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这一切
始于热爱,持于拼搏
源于他自始至终对电力的热爱,也离不开母校华电对他的影响。谢旭琛怀着满腔的青春热忱奔赴华北电力大学攻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华北电力大学的求学生涯是他电力之梦的开始,也如灯塔般指引了今后生活的航向。深深扎根,钻研专业,精益求精是他大学生活的指导思想;学风优良,良师益友,华电校园中浸润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他。谢旭琛认为华电的教育是他不可或缺的财富:“在母校华电的求学经历,奠定了我走入电网企业的专业基础。,母校华电的办学理念成就了我的责任感,一直在影响指导着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华电的精神一直在我心中烙印在我的心中,自强不息,激励我不断努力做得更好一点,不断探索真知。”
毕业后,他一直身处远离城市中心的变电站,扎根变电运行岗位16载。毕业后,随着思想的逐渐成熟和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他始终抱有着实干兴邦、振兴中华的梦想,谢旭琛扎根一线,走进偏僻的郊区变电站,从最基层的工作开始逐步踏入广东惠州供电局的变电行业。他始终坚信有一份热便要发一份光,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稳扎稳打、拼搏奋斗。
青春不息,奋斗不止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谢旭琛在毕业后首先分配到主网变电运行,先后曾在500kV惠州站、220kV义和站实习,最后定岗在500kV博罗站,从最一线干起,从一名值班员成长到一名技术负责人。刚好局里有个机会去筹备500kV崇文站,经过考虑和准备,他主动请缨去参加新站筹建。
2015年,未开发的崇文是一片荒凉地,从零开始的一座新变电站,不仅需要扎实的电力理论知识,而且也需要对土木工程和结构的精雕细琢。全新的任务,仅有的经验,陌生的挑战,是摆在他面前的考验。“但我始终有个信念,世事如攀登,只要一步一步努力向上爬,总能跨过去的,道虽迩,行则至。”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老一辈电力人为保障生产,使用油毡纸、绝缘杆等工具带电作业,不怕苦不怕累。有了他们的榜样引领,也就有了精神上的支持和动力。
2015年,未开发的崇文环境是不可避免地荒凉地,谢旭琛直面挑战,一步步将工作难题转化为向前攀登的不竭动力,他用一声“我可以”的犁杖开垦一片荒芜的田地,用一把温暖地伞,撑起电力互通的一片蓝天。当时他们筹备建站的他们没有吃住的地方,只能与施工队一起住工棚吃盒饭。,尤为艰苦的是投产前半年,谢旭琛与团队宵衣旰食,经常是枕着图纸躺下在休息会儿又起来继续干。为人民早日用明亮又安全的灯火点亮惠州,他的事业一往无前,几个月沉浸入忘我工作未回家一次,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体现的淋漓尽致。
谢旭琛蹚着艰辛走过来,一路也真的是有种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感觉。,蹚着艰辛走过来,那一年整整19个月,他与同事多没日没夜地工作没夜,对身体和心理心里都是一种很大的考验。“我们爬到几十米高空中,将设备上的每一颗螺丝钉都检验了一遍。”崇文变电站正式投产前,谢旭琛几乎没有休息,持续战斗了6天,就在主控室全程关注启动的过程,检查各设备情况和监控信号。待一切就绪,变电站充电后发出第一声电流声,他的心情紧张又兴奋,“就像听到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那一刻,,不过,走过来了,回首一看,喜悦早已盖过了还是比辛苦艰辛多一点点的。
如今的崇文站,设备林立,一座座大型电力设备整齐排列,在变电站几乎听不到噪音,在群山环绕之下很是静谧。“这个高压设备就像我们人体的心脏负责供能,主控室就像我们的大脑发出指令,一旦有故障,60毫秒就能反应出来……”话语间满是谢旭琛对崇文站设备的可靠性和先进性的自豪。对学电气的来说,钢筋水泥对他们都是异常陌生,没办法呀,就带着团队从零开始学,找学土木工程同学,买教材看讲座,在工地里,和干活的师傅们学习。他们不一定有很多理论,但是他们有很多经验,和他们吃住一起,打成一片,不断主动学,自己也要多悟。
日拱一足,功不唐捐
心有大国,纵然艰难险阻在,亦砥砺前行,功不唐捐。朝日炎炎,光芒万丈,是青春的朝气;不叫苦,不喊累,谢旭琛犹如变电站的“蓝精灵”,扎根变电一线,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坚持高标准、高要求,注重科技创新日复一日的坚持着。2017年初,崇文站进入正式投产的关键阶段,他连续3个多月坚守岗位没有回家,因变电站设备启动操作任务艰巨且连续进行,他连续5天4夜不分昼夜参与操作,期间只休息了不到10个小时。在谢旭琛和团队的努力下,变电站提前投产,实现从一张设计蓝图里建成惠州容量最大的变电站,供给惠州南部用电,保障了中海壳牌、伯恩光学、胜宏科技等企业用电,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在谢旭琛看来,工作中碰到问题,不仅要止于表面现象,更要分析到最底层,抓住根因。还要善于琢磨,善于总结,在实践中创新解决生产难题。“我们变电人不光要顽强坚韧,更要创新进取!”在同事眼中,谢旭琛从来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特别爱琢磨疑难杂症,思路开阔,曾处理过大量的电力设备疑难杂症,被同事们誉为“变电铁人”、电网设备的“啄木鸟”。
谢旭琛牵头成立了工作室,在个人技能得到提升的同时,注重队伍建设,带团队比学赶超,解决生产中技术难题。工作室全体成员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从220千伏巨力站投建到惠州市重点工程——220千伏千帆站恒力石化扩建,再到在建的220千伏绿湾站,团队始终践行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凝聚上下齐心、敢于战斗的团队精神,在新技术领域建新功、创新绩,为惠州电网建设提质增效。工作室开展创新项目32项,获得南网公司工作室优秀成果银奖等35项、专利42项,培养专家12名。工作室团队被认定为广东省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获评南方电网三星级工作室和广东电网优秀创新工作室,全国电力行业质量信得过班组、优秀工作室等荣誉。
在变电站的每一个日夜,谢旭琛肩负着设备安全的重任,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技能和管理水平上不断提升,他的能力也一次次得到肯定: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南方电网劳动模范、惠州市首席技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电网五星级员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谢旭琛从未因荣誉而自喜,更未因成功而止步。
2022年,谢旭琛发挥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严格做好工程进度和质量管控,完成惠州市重点项目恒力石化接入扩建工作,并继续筹备220kV绿湾站的建设,争取2022年下半年完成投产。他勇于创新,勇于实践,成立广东省谢旭琛劳模与工匠工作室,解决多项生产难题,推动变电站数字化转型,获国家专利30余项,并被评为南方电网三星级工作室和广东电网优秀创新工作室。
正如谢旭琛2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接受《惠州日报》采访时所言,“我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就是从一名普通的值班员成长起来的。干事业就是要有钉钉子精神,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作为一名一线电力工人,首先需要做人立德,修心养身,要有股精气神,有匠人精神,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锲而不舍的作风,全力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更要有敢于人先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从清晨的第一束阳光开始拂照,到夜晚的最后一颗星星停止闪耀,谢旭琛与自己的团队在简陋的崇文工地上挥洒血汗、攻坚克难,用明亮而又安全的灯火点亮惠州、服务万家。
舍小家为大家,共画同心圆家家温暖。撑起万家灯火,守望一方安乐,用坚守和奋斗表达对自己岗位,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每一滴汗水,都会融入到民族复兴的洪流,每一次拼搏,都是人生价值的升华。
悠悠成长路,奋斗新起点
一路走来,谢旭琛变的是面对各种情况的更加从容应对,而不变的则是严谨态度的始终如一。变电设备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谢旭琛不仅善于从设备的运行声音、共振情况、温度变化等表象发现设备的隐藏“病灶”,更善于精准靶向开“良方”祛除隐患,因此他也被同事们称为设备的“啄木鸟”,不除尽“害虫”绝不罢休。
在500千伏博罗站任值班长时,谢旭琛参与了当时500千伏上博甲乙线扩建改造工程的验收任务。“验收时他发现有一处设备开关的一颗小螺栓有裂纹,引起他的警觉。经过全面排查,在验收段内共发现有5颗螺栓存在质量问题,在及时消缺后,避免了设备带病入网。”惠州供电局生产技术部专责卓定明说,“带病入网的设备就像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引爆的炸弹,尤其在一次设备,任何一个零件的细微缺陷都极容易引发蝴蝶效应般的连锁反应,轻则造成设备停运,重则引发系统性风险。”
“设备主人对待设备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谢旭琛比喻道:“小婴儿经常会感冒发烧,我们的设备也一样,只有用心去呵护设备,从设备的巡视、维护,到设备操作、事故处理,做到精益求精,做到极致,才能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才能保障我们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但是他认为工作要以有章法为前提,但不能只是墨守成规,也要开阔视野,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创新创造,这才是进步之源。
面对困难和挑战,谢旭琛总是主动承担责任,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他多次组织实施大型基建和技改项目,保证74项工程顺利送电,总结出了“5+1”精益化管控机制,对变电大型项目进行精准管控,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管控的效率和质量。
谢旭琛还非常注重学习,在生产一线和竞技场上不断磨练,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技能尖兵。个人技能得到提升的同时,他还带领团队比学赶超,参与各类竞赛,他和团队多次在竞技场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8年,谢旭琛成立了劳模工作室,组建了各专业研究团队,完成了18个职创项目,解决了多项电力设备运维难题,他的工作室也因此被认定为南方电网三星级工作室。
谢旭琛始终如一,目标坚定。他带着“功成必定有我时”“的斗志,携着“乘风破浪会有时”的决心,用踏实勤勉,一步一印的精神,担当起“点亮万家灯火”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从无到有,在电力行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谢旭琛用实干保障电力系统的运行,使得大家多一份安心。平凡因奉献而伟大,平凡因坚守而崇高,平凡因勇敢而伟岸,平凡因付出而出色。致敬劳动者,点亮家家温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