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室简介
河北省输变电设备安全防御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9月由河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获批至今连年绩效评估“良好”。实验室围绕国家在电力装备和智能电网领域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需求开展工作,致力于输变电设备综合状态监测及预警技术研究,旨在实现设备的状态维修与智能化管理,有效破解电网设备安全防护难题。同时,实验室聚焦于电力系统发展中的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力求高电压输电与公众电磁环境的同步和谐,妥善解决智能电网新技术应用与推广中的电磁兼容问题。此外,实验室积极探索芳纶等新型电工材料及其在超特高压输电中的应用,持续优化输变电设备设计,应对超特高压输电面临的挑战与需求。实验室工作成果显著,为省域智能电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研究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地位。
二、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1、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耦合机理及测试技术:研究电力系统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电磁环境效应问题,如更高电压等级输电系统和变电站建设对公众环境的电磁影响,以及智能电网发展中新技术应用与推广中亟待解决的相关电磁问题。
2、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高压电气设备的智能化、输电线路的综合状态监测及预警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的监测及其防护等有关课题,研制了国内首台内置分布式传感光纤的35 kV及110 kV变压器样机。
3、超特高压用新型电工材料及装备研究:聚焦芳纶基等先进电工材料改性和输变电装备研究,设计了国内首支126 kV芳纶套管。此外,研究了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晕特性及外绝缘特性,解决覆冰、污秽和高海拔等复杂环境下的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可靠性问题。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8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电网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特殊贡献专家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2人。近五年来团队成员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20余项,其中“基于等离子体处理的界面电荷调控机理和沿面耐压提升方法”获2021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我校历史首例),累计发表SCI/EI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