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家大学科技园(即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于2007年7月12日,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共建的具有显著能源与安全特色的专业科技园区,是我国第一家能源安全科技园和创业园,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产学研结合及科技创新体系、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9月,园区被认定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2010年4月,园区被认定为北京市“科技创业体验基地”; 2010年10月,园区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2010年12月,园区荣获由科技部颁发的“2010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11年6月,园区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2年10月,园区被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孵化基地”;2014年12月,园区被认定为“北京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同时集中办公区挂牌成立。
园区位于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内的宝源商务楼A2座,一期已启动孵化面积1.7万平方米。园区地处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地带的学院路和清华东路交汇处,交通十分便利。
园区依照能源行业勘探、矿建、掘进、开采、洗选、化工等产业关键节点,着力延伸产业链条,突出清洁能源与节能环保,着力打造能源安全产业集聚区。目前,园区共有入园企业73家,其中在孵企业53家,留学人员创业企业10家,新三板上市企业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入驻专业科研机构2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入园企业职工总人数约1300人,2015年入园企业总收入约6亿元,上缴税费约7000万元。
园区始终致力于打造能源安全品牌,为能源安全新技术产业集聚创造一流的服务平台,在完善多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搭建了创业服务、企业经营服务、公共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信息服务等15项软环境平台,合作中介机构16家,开展了高效、快捷、全面的企业专业服务工作。学校各研究所、实验室等科研资源,图书馆、教室等教学资源,科技会堂、交流中心等会议场地资源,食堂、运动场等公共资源对入园企业全面开放。园区依托得天独厚的校董事会资源,为入园企业与包括神华集团、冀中能源集团等1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77家大型能源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开创延伸“校企企”合作的新形式,为入园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资源。
园区紧密服务于学校的产学研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将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在科技园推广,鼓励学校教师到园区创业。园区累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639项。累计20家教师创办的企业入驻科技园。
园区为在校学生勤工助学、创新与实习实践、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平台支撑,累计提供各类岗位600余个,接纳应届毕业生500余人,累计14家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入驻科技园。2009年7月25日,《新闻联播》节目对学校依托科技园吸纳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报道。
园区针对煤炭能源行业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创新性的以“孵化+创投”的形式进行“项目孵化”,即对有前景的高新技术项目和项目所有人进行吸收,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直接面向矿山一线,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与产业平台。目前,已成立节能减排、绿色开采、矿山机电设备、光伏新能源和应急救援等13个工程技术中心。同时,园区平台公司利用学校科研优势和工程技术中心的产业优势,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培育核心竞争力,09年、12年和15年三次通过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获得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研发成功十余项煤矿高新技术产品,研发项目获得了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
国家、北京市和相关部委领导十分重视和关心园区的建设发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吴启迪,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尚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梁嘉琨,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北京市委秘书长赵凤桐等先后来园区视察工作,并对园区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