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浙江外国语学院(简称“浙外”,英文为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ZISU)是一所以区域国别学学科为引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基础,多学科支撑发展的公立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浙江教育学院,1994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并更名。校训为“明德弘毅 博雅通达”。2018年8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办学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学校现有13个教学机构,36个本科专业,其中外语类专业16个,涉及外语语种14种(英语、日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朝鲜语、德语、捷克语、土耳其语、波兰语、越南语)。英语、小学教育、阿拉伯语、翻译、旅游管理、商务英语、俄语等7个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省内同类新建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另有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商务、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朝鲜语、西班牙语、会展经济与管理等7个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外国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工商管理学(旅游管理)、应用经济学等6个省一流学科。2024年学校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获批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教育和翻译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025年起将正式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学校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娴熟使用外语,数智能力强,能担当文明互鉴和人文交流之大任,能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的高端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国17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规模9800余人。2017年,学校启动“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学、思、践、悟,从青年习近平身上学习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构建了“三进四融”大思政育人体系,在全省、全国产生较好影响力,成为学校思政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品牌。作为全国第二批试点高校,守正创新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工作,发挥外语优势组建多语种宣讲团,透过浙江之窗面向社会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培养高素质跨文化传播人才、提升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省内其他高校“三进”工作提供了浙外经验,形成“青年学子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两学”贯通的工作格局。 深化“外语+”“+外语”“双校园”“创新实验班”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形成了国际化语言文化人才、国际化商贸旅游人才和国际化教育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定位,学校是省本科应用型建设试点高校、省课堂教学创新校、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高校,获批建设“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获批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师生国际志愿服务成为助力浙江城市国际化的金名片,累计为杭州亚运会(残运会)、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良渚论坛、世界市长对话等大型赛会提供志愿服务21000余人次,接待150多个国家与地区各界嘉宾,获得各类荣誉600余项,“国际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平台”项目被评为省高校实践育人示范载体。学生获“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国家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一等奖等A类学科竞赛高级别奖项。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获得社会认可,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学校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占近4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0%以上,具有6个月及以上国(境)外研修经历占比50%以上,外语学科80%以上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现有国家级人才12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入选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部级人才2人、省级青年人才项目3人、省“151人才工程”34人次,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4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11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其中副主任委员3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5人(其中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2人)。此外,学校聘任资深教授、全职特聘教授、兼职教授等40余人。

学校着力提升科研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近年来省部级及以上科研立项数、科研成果获奖数大幅增加,高层次学术论文发表数不断攀升;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成效显著,已与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外事办等政府部门达成战略合作,建有新型国际关系高等研究院、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智库)8个、浙江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等6个校科研机构、国际科研合作平台7个、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研究院2个;与浦江县政府共建跨境电商浦江研究院。省部级及以上应用与采纳数快速增长,多项成果获中央领导和省部级主要领导批示。学校学术理论刊物《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扩展期刊目录。学校是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基地、教育部领航工程校长培训基地、浙江省教师教育重点建设基地、浙江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浙江省教育厅在学校设有浙江省师训干训中心和教师培训中德合作项目办公室,自建校以来已累计开展培训35余万人次。学校公开出版有《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月刊(小学版)》《作文新天地》三种刊物和《小学生世界》报。

学校是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签署教育交流协议。常年开设教育交流项目160余个,包括10个国家政府奖学金项目、10余个境外实习项目、20余个双学位或本升硕项目和80余个校际交流交换项目。2024年,共有526人次学生参加出国(境)交流项目,接收各类学历和非学历国际学生150余人。学校重视国际中文教育,建有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安提瓜和巴布达孔子学院,与巴西北里奥格朗德联邦、墨西哥科利马大学合作举办“网络中文课堂”。此外,在国际青年交流、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积极搭建平台,通过举办论坛对话、主题交流、文化展演、文化体验等活动,为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学校坐落于小和山高教园区,毗邻西溪湿地,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校园环境精致优美。拥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国际传播实验室、教师教育实验室、旅游管理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人文大数据实验室等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和浙江发展大局,紧密对接国家外交战略和浙江开放强省战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建设“外语名校”的重要指示,聚焦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强化自身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比较优势,于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以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为特色的外语名校”的办学新使命。明确要以多语种为基础,以区域国别学为引领,重点围绕对外经贸与中外人文交流,优化升级学校“四大重点领域”,把学校全面建设成为“浙江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点基地、服务浙江开放强省的智囊高地、浙江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阵地”,在国家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作出浙外新贡献。

当前,全校上下正以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外语名校”建设的要求以及与北京大学合作支持浙外建设的部署,紧紧把握与北大合作的战略机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浙外能力,奋力开启国际知名以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为特色的外语名校建设新征程,为我省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截至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