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


【浙外人游学】科技学院副研究员张剑



来源:宣传部 作者:周迪编辑:薛海丹时间:2016-10-31

    编者按: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提升我校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承担国际化人才培养任务、参与国际合作研究与国际竞争的优秀教师,我校持续推进教职工国(境)外进修计划,组织中青年教师到世界知名大学访学深造。为推介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经验,提升我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学校新开辟“浙外人游学”专栏,陆续介绍公派研修归来的在校教师,展示各位老师的留学感悟、治学精神、教学探索和学术成果。

    张剑,男,我校科技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多媒体分析/处理技术、机器学习以及模式识别等;2016.02-2016.08在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访学。
    “随便坐,别那么拘谨。”初次见面,张剑老师一边招呼记者坐下,一边拿出糖果来分享,此时张老师给人的印象是一位仿佛与我们年纪相近的兄长。谈及2016年初获得去往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的访学经历,张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他用“不虚此行”来作总结,说话间眼睛里仿佛都溢满了光。
  张剑老师首先向记者介绍了他的专业研究领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中的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为了让记者形象直观地了解自己的专业研究,及说明网络时代人工智能分析的重要性,张老师引用了一个例子,百度CEO李彦宏为提高智能手机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就是使用大量的声音信息来作科研的数据支撑。张老师还以语音识别中“你吃饭了吗?”一句为例,向记者阐述了大数据分析的研究细节。“手机中简单的一句‘你吃饭了吗’,可能需要不同音调、不同音色的成千上万句声音录入,计算机记忆以后才能输出。”
    张老师表示,在加拿大短短数月的学习,让他有机会与专业领域最前沿的技术理念进行对话。“每周一次的讨论会,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交流彼此的工作进展和对相关技术的不同看法。导师的鼓励支持和对问题的客观分析,让我能够在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中和严谨务实的学术氛围下深入研修。”张老师告诉记者,访学期间,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张老师成功地在领域内顶尖期刊上发表了论文。除此之外,基于加拿大的访学成果,在2016年的9月,张老师获得了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有两篇新的学术论文亟待完成。
    而访学过程中,国外学者对于科研工作的投入状态和敬业精神,也深深影响着张老师。谈到导师常常会在凌晨两三点钟发邮件给自己来探讨相关问题,张老师充满了敬佩之情。“加拿大学者的敬业和忘我精神,让我心生敬意。”
    加拿大的课堂教学模式也给张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与国内大学课堂里“台上老师滔滔不绝,台下学生埋头疾书”的传统模式不同,在加拿大,“老师讲课很快,一节课上只会介绍重点的纲领性内容,因此学生的预习和自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起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加拿大的老师们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开阔思维。“加拿大的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多,课堂十分活跃,老师和同学们常常可以为一个问题争论很久。与中国的很多课堂不同,加拿大的学生对知识不是被动的接受,是一种主动的汲取。”感慨于国外课堂的高效活泼,回国以后,张老师也常常思考去怎样改进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在想通过开一些有趣的选修课,激发大家的兴趣,增加与同学们的接触和互动,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张老师兴奋地向记者说着自己的想法。脚踏实地提升己能,同时博采他方之长,张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着为师为学的境界。
    类似于小和山群山环绕的环境,张老师在加拿大的居所也被群山包围。清澈的湖水,翠绿的林地,还有悦耳的鸟鸣声,仿佛四季都荡漾着春天的气息。空闲时间,张老师喜欢拿着相机去捕捉大自然的美景。从门前街道两旁的花草树木,到UBC的建筑,都被定格成为他镜头里独一无二的美好。因为接近森林,所以难免常常遇到从森林深处过来的小伙伴,横穿马路的大熊、黄昏时候闲逛的狼,还有偷翻窗外垃圾桶的小浣熊……忆起在加拿大的生活,张老师的脸上满是笑意。
    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将成为日后最宝贵的财富,张老师的加拿大之行,也必将成为他一生的美好回忆,在未来的某个午后,再次想起,还是会有淡淡的余香绕鼻。


作者:中文学院学生周迪
责任编辑:薛海丹
采访时间:2016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