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


李延龄:外语教学改革要聚焦口语教学



来源: 作者:编辑:樊朝刚 毕莹    时间:2016-01-06

  他是一位用俄语写诗的中国籍俄罗斯诗人,是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遗产发掘者。他接受过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在北京钓鱼台颁授的友谊勋章。他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文史学部委员、名誉博士,俄罗斯作家协会会员,俄罗斯阿穆尔州作家协会副主席。他就是我校特聘教授、西语学院教师李延龄院士。
  在采访之前,记者还略显紧张,当见到李院士的“庐山真面目”时,记者的心情顿时放松了下来。李院士身材高大,精神矍铄,温和的笑容里流露着孩子的坦率与真诚,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透露着睿智与执着。“李院士没有一点架子,听他上课是一种知识的享受。课余时间,他非常喜欢和我们谈心交流。”一位俄语专业的学生如是说。
  “参加学校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后,我深有感触,非常兴奋。”当谈及我校建校60周年纪念会,李院士似乎还沉浸在参加纪念会的兴奋和喜悦中。他激动地说,省委书记、省长的重要批示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是对所有浙外人莫大的鞭策与鼓励,为学校特色发展指明了方向,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学校从浙江教育学院发展成为浙江外国语学院,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纪念会上,学校隆重嘉奖老教授说明学校没有丢掉传统。改制更名来,学校坚持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实现了“腾飞”式发展。学校的历史是光荣的,现实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未来的前途是光明的。
  深化学校改革,探索外语教学新模式是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一招。李院士说,深化改革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批示精神,更好地适应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实现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的目标。扎实推进改革,学校才能更好地“立”起来,更快地发展起来。近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效果不尽人意,产生了一定数量的“两巴”人,即外语口语的“磕巴人”和“哑巴人”。“两巴”外语人群的产生是我国陈旧的外语教学模式造成的。我国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大多数停留在“会了”的基础上,属于“会”型教学法和学习法。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教出来的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自由交际,口语素质不佳。深化改革,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陈旧的外语教学模式,探索适应外语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外语教学新模式。
  针对如何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应用人才,李院士有他独到的见解。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就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探索外语教学新模式。作为改制更名只有五年的外语类院校,我们不能局限于同类院校的发展轨迹。外语教学模式改革要聚焦口语教学改革,适度压缩部分其它课程内容和课时,在此基础上加大口语教学力度,着力培养学生自由交际的口语能力。语言与自然科学不同,它首先是一种技能,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是说话交流用的。实践对学好语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实践,是学不到语言的;没有足够的实践,是学不好语言的。李院士特别倡导形成自由、活跃的口语教学课堂氛围,提倡老师可以灵活使用课堂时间,学生没必要一直呆板地坐在教室里。
  最后,李院士感慨地说,改革的道路上都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只要有利于学校全局,有利于学校发展,我们都要敢于直面问题,突破利益藩篱,共同做好深化学校综合改革这篇大文章,进而创建浙外外语教学新模式。
  “真诚、无私,谋事、创业”是同事对李院士一致的评价。“李院士时刻心系学校,积极为学校举贤荐才,一心一意为学校谋发展。有时候,他利用午休时间为师生作讲座,与师生畅所欲言,经常与青年教师坦诚交流,真心点拨。这种奉献精神令人感动。”他的一位同事动容地说。(宣传部   樊朝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