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华,男,江苏徐州人,1956年生。教授,法语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话语分析、语义学。多年来,先后在《LINX》、《Modèls linguistiques》、《法国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等中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翻译出版《论痛苦》、《因特网》、《气球上的五星期》等著作六部。目前主持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法国新语言学派语言说理理论研究》。
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后,被分配到河南大学任教。因工作需要,先后调入浙江大学和苏州大学等高校工作。2012年初,出于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原因,返回杭州,来到浙江外国语学院筹建法语专业。在三十余年的从教生涯中,除了在法国做访问学者和去非洲援外的近三年外,我始终坚守三尺讲台,直面对知识充满渴求的一茬又一茬莘莘学子,不知不觉间,年近花甲,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光阴似箭”。
回首往事,作为经历过十年动乱,接受过上山下乡磨练的50后中的一员,我对“坚守”和“知识”有了深深的感悟。在回城无望,前途迷茫之际,因为对知识的极度渴求,我才可能守住内心的安宁,每天坚持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煤油灯下苦读,成为恢复高考后的幸运儿;在下海经商、出国捞金大潮的汹涌冲击下,因为坚信“教育乃民族兴旺之根本”,我才可能守住心中一片净土,抵御金钱的诱惑,安于教书育人的平淡生活。这种对本心的坚守和对知识的追求为我打开了一扇扇窗户,使我学会了反省和思考,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平淡是福。
平淡不是平庸、碌碌无为,而是淡泊名利,内心充实。教师虽然是一份平凡的职业,但是教书育人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要求的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人格的塑造。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把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还注重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使他们领悟“坚守”的本质,明白“知识”的重要,学会如何做人、做事。三十多年来,看着一张张稚嫩的面孔逐渐成熟,听着他们由怪腔怪调地一个个蹦单词渐渐讲出一口标准流利的外语,我感到由衷地高兴和满足。
教学之余,读书是我最大的乐趣,每天不读点东西无法安眠。东西读得多和杂,厚积薄发,头脑中自然会产生各种想法。学而有疑,故发问,故求解。在我看来,对于人文社会科学而言,研究即经验上的理论总结,求知上的学术探讨加之客观所需或兴趣使然。我搞科研写东西正是基于以上认识,不求数量或图虚名,有感而发,乐在其中。
工作感言:科研耐得住寂寞,工作重在认真,生活只求平淡,待人坚持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