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


中文学院刘亚斌博士



来源:宣传部 作者:鲍徐敏编辑:樊朝刚时间:2016-07-01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学校的脊梁。他们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在三尺讲台上,不辞辛苦,育三千桃李。
  为更好地展示我校教师风采,学校在“浙外学人”的基础上,新开辟“博士名片”专栏,陆续介绍我校博士,分享他们的教学科研心得,弘扬他们的高尚师德,以更好地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为把我校早日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知名本科高校而奋斗。

 

  刘亚斌,男,四川大学博士生,我校中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外文艺理论,主讲文学概论、美学、儿童文学等课程。
  “能够遇见一位良师益友可谓是人生一大幸事啊!”当记者采访刘亚斌博士时,他爽朗地说道,“当踏入四川大学时,我的导师便给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自己时刻铭记在心,受益匪浅。他指出走上学术研究这条道路首先是要学会如何做人,只有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将来方可有一系列的发展,这一点与傅雷家书的主旨思想不谋而合。与此同时,导师强调做学问基本功必须十分扎实,只有通过不断地查阅相关书籍资料,才能扩宽自己的知识层面。而且哪怕是引用他人一句话,也要做到通读他人作品,切不可断章取义。”
  阔别母校多年,刘老师成功地将导师传授的法则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文学概论注重理论,听起来或许没有特别大的魅力。那么何不另辟蹊径,换一种上课方式呢?于是,刘老师列举了许多生活和文学的例子,引经据典,中西结合,一方面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有了更多的课题选择空间,思维不再仅仅局限于四四方方的小教室里,三五开的白纸铅字上。“我害怕的不是你错误的回答,而是你一言不发的沉默。希望你可以随时随地地与我分享你的意见。”课堂上,刘老师非常喜欢与同学们互相探讨沟通,交换意见。在他的课上,他的角色不是侃侃而谈者,相反的,他会是一位安静的倾听者。“当你举起手时,刘老师会走至你身边,眉头稍稍收紧,眼睛透过镜片认真看着你。这时候,你感觉的是课堂百分百的聚焦感全在你身上,原来你才是这个课堂的主人。” 中文学院2014级吴燕同学激动不已地说。
  “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中大部分东西终将消失殆尽。”刘老师认为真正的读书就是在寻找属于自我的东西,发掘隐藏的天赋。虽然这一路途漫漫可能遥遥无期,但是总要允许自己尝试,即便是错的,那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在大学四年中,每一位同学都会邂逅从未出现过的人或物,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懂得珍惜每一次的遇见,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成为孤岛。”整个世界是由我们每一个小小的世界组成的,空闲的时间,干些什么好呢?刘老师希望同学们多出去走走,出去看看。可以停下来留心观察别人是如何生活的,你可以停下来静静欣赏背后的精致。此时,你转身从薄薄的书页中跳脱出来,继而深刻拥抱的是这片土地其内在的文化本质。
  在采访过程中,刘老师反复强调的一个词是开阔国际化视野。作为拥有鲜明语言特点的外语学校,在培养学生出色外语能力的同时,更加要开拓其视野。在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将中外文化相互对照学习,不仅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可以借鉴他国的截然不同的写作背景及其手法,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中文学院学生鲍徐敏 责任编辑:樊朝刚
采访时间:2016年6月16日
 

  点击页面右下角等图标,可以把文章分享至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