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学校的脊梁。他们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在三尺讲台上,不辞辛苦,育三千桃李。
为更好地展示我校教师风采,学校在“浙外学人”的基础上,新开辟“博士名片”专栏,陆续介绍我校博士,分享他们的教学科研心得,弘扬他们的高尚师德,以更好地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为把我校早日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知名本科高校而奋斗。
曹笑笑,女,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我校东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阿拉伯语教学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等。
曹笑笑博士,人如其名,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沁人心脾,声音柔美,语速和缓,想必有个温和性子,但与她交谈过后,却发现她骨子里透着坚韧与冷静。
当初填报高考志愿时,曹老师与自己最爱的英语专业失之交臂,被调剂到阿拉伯语专业。但她并没有因此产生负面情绪,而是努力学习全新的阿拉伯语,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读本科期间,她曾获一等奖学金3次,三等奖学金3次。本科毕业后,她被学校保送攻读上外的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后,她求职于上海一所高校。由学生转变为教师后,她兢兢业业,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钻研教材,不断探索教学法,学习教学技能,不断提高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工作一段时日后,她惊奇地发现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开心、快乐。心中小小的成就感让她认定了教师这份职业,燃起了她对教育的执爱,并愿意为之奋斗终身。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做了一年教师后,曹老师还想站上更高的平台上提升自己。在家人的支持下,她重回母校攻读博士学位。“既然认定做一件事,那就要做到最好,那才无愧于心。”曹老师是这样说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她喜欢探寻人的内心世界。她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中世纪安达卢西亚的宗教民族关系,她独辟蹊径,用社会学的角度去解密阿拉伯民族的密码,比起纯语言学的研究,她更愿意从文化学的角度去探索民族和宗教发展的规律。
在学生眼中,曹老师的课好像有着一股 “魔力”。她能用有限的时间讲解尽可能多的知识。她怕学生“吃不饱”,常常进行知识延伸与拓展。课堂上的她直率、严谨、认真,格外看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态度。如果有哪位学生课堂上调皮了,学习松懈了,她会及时做出善意的提醒,这提醒中带有一丝严厉,但又不乏温柔。“初学阿拉伯语,要让学生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养成学习语言的良好习惯。”曹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源于对自己的严格。无论有多忙,她事无巨细,都要求自己把工作做稳、做实,把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行政与教学两不误。
曹老师非常喜欢上高年级的翻译课。她常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上课的感受。每周她会将学生翻译作业中的“精彩”句子与同学们分享,枯燥的课堂便立即增加了无限乐趣。当学生有疑惑时,她总是不厌其烦地答疑。她犹如高塔上一盏明灯,在同学们寻求知识的路上予以导航。
正是因为不断努力与接受新的挑战,曹老师渐渐发现更好的自己。“当下的考验也许是今后发展自己才能的一块有力的基石,相信自己并坚持下去,收获时才能感谢当初勇敢的自己。”曹老师一直这样激励自己,鼓励学生。
作者:中文学院学生陈栩迦 责任编辑:樊朝刚
采访时间:2016年3月14日
点击页面右下角等图标,可以把文章分享至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