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学校的脊梁。他们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在三尺讲台上,不辞辛苦,育三千桃李。
为更好地展示我校教师风采,学校在“浙外学人”的基础上,新开辟“博士名片”专栏,陆续介绍我校博士,分享他们的教学科研心得,弘扬他们的高尚师德,以更好地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为把我校早日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知名本科高校而奋斗。
贾随军,男,西北大学博士,我校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近现代数学史和数学教育等。
打电话联系贾老师时,一听声音便猜想老师应该是个北方汉子,那浑厚的嗓音中有着南方人所没有的豪壮。当见到贾老师时,记者发现与之前想象中的高大粗壮迥然不同。他身材瘦削,皮肤白皙,挺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半边框眼镜,那镜片后的双眼不时透出智慧而严谨的光,短而密的头发看起来格外精神。
记者与贾老师相约在细雨朦胧的下午。在联系好地点后,他便大步流星地走来。紧接着,贾老师就跟记者聊起了难忘的往事,他说在大学四年期间失眠一直困扰着他,严重时一周多都睡不着,总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兴趣。他咨询过心理老师,但是没能找出原因。可他一直在努力克服失眠,在大三时,他主动做出了改变。他凭借自己良好的数学和计算机功底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参加了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终获得了二等奖。“一个小组三个人在封闭的房间里奋战了72个小时之后脸都因劳累而发绿了,可比赛结束的那天是我那么多年来睡得最好的一天。因为我挑战了自我,挑战成功之后便收获了自信,心态的积极调整使失眠症状慢慢得到好转。”贾老师说道。
贾老师1997年本科毕业后在兰州一中学当了三年的中学老师。在这期间,他发现教育理论还未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于是,他决定从中学走出来。2000年,他赴西北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2010年前往西北大学攻读博士。贾老师对记者说道:“从中学走出来,这对于我来说是突破性的,虽然现在教学的任务量比较大,但我深知自己的个性更适合在高校工作。”
现今,贾老师已有近20年的教龄,平时里总结出了不少自己的教学心得。他提到教学需要突出学科的本质。“数学强调的就是逻辑性和严谨性,注重思维的训练,要求按规则办事,规则的背后是道理,规则意识的建立有利于公民遵守社会规则。数学从来都不迷信权威,正确与否需要逻辑推理,呈现自己的观点时需给出充分的理由。”贾老师深入浅出地说道。在教学过程中,他提倡要多给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机会,“这个举措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有利于学生明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民主观念,这也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枯燥的科研在贾老师看来如同一种生活的爱好。他将科研心得归纳成了四点:第一是发现问题,研究一定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可以通过文献阅读或者教学实践来发现问题;第二,科研中最重要的是文献阅读,“现在部分本科生有错误认识,他们认为调研和访谈无需进行文献阅读,这是极其错误的观点,问卷及访谈提纲维度及指标的划分都有赖于细致的文献阅读。”贾老师根据现状如是说;第三,建构研究框架,针对研究问题阐述研究方法,最后得出研究结果和结论;第四,研究有助于教学,有研究支撑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作者:中文学院学生王晨钶 责任编辑:樊朝刚
采访时间:2016年4月6日
点击页面右下角等图标,可以把文章分享至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