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卓团队在昆虫社会化和“农业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云南大学深时陆地生态研究所冯卓研究员带领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昆虫社会化和“农业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Late Permian wood-borings reveal an intricate network of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为题于2017年9月15日在国际著名综合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7-00696-0)。文章随即被自然指数(Nature Index)网站作为亮点成果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重点推荐。
昆虫的社会化和“农业化”现象的起源是古生物学、进化生物学和昆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由于缺乏化石证据,我们至今对地质历史时期昆虫的生态学以及演化过程的认识还十分有限。
插图1. 2.53亿年前被甲虫蛀蚀的松柏类植物和甲虫蛀孔内发现的多种生物结构。
插图2. 2.53亿年前松柏类植物茎干中的甲虫蛀孔以及蛀孔内被真菌感染的甲螨类卵壳化石。
插图3. 2.53亿年前松柏类植物被甲虫蛀蚀后的伤愈反应过程复原图
冯卓等通过系统研究二叠纪晚期(约2.53亿年前)被甲虫蛀蚀的松柏类植物的木材化石标本,发现了晚二叠世蛀木甲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显著的食性转变现象,并证实它们“培育”的真菌对食性的转变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冯卓等还证实,二叠纪晚期蛀木甲虫已出现初步的社会分工,并生活于高度复杂的生态关系网络中。冯卓等人的研究表明晚古生代甲虫已演化出高度复杂的行为方式和生态关系,然而这个演化进程被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事件所中断,直到1亿2千万年之后的白垩纪早期才得以恢复。
冯卓研究员是云南大学深时陆地生态研究所所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带领团队致力于地质历史时期植物古生态(特别是植物与昆虫协同演化)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化研究。近年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Current Biology》、《Geology》等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系列成果。担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云南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学术任职。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云南青年五四奖章、德国洪堡学者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