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艾思奇宗教工作有关论述对云南宗教中国化实践的意义探讨
发布时间:2023-09-26 作者: 来源:云南统一战线

艾思奇宗教工作有关论述对云南宗教中国化实践的意义探讨

何可人 云南大学

艾思奇同志一生立足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中毫不避讳宗教问题,他有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论述、党的宗教工作思想的论述闪烁着这位忠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战士的思想光辉,也为我们在新时代推动宗教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一、保证科学性

艾思奇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论述和理解有着极强的问题导向,是随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实践而不断明晰的。在上海时期他就关注宗教问题,但是因为当时中国遭受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蹂躏,因此他注重将宗教问题与民族独立和解放联系起来看待,主张人们要看到宗教界同情中国人民疾苦、反战的一面,积极联合之以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随着他调动工作进入延安,他在当时党的各类宣传阵地上不忘向党政军干部宣介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宗教观和讲清楚在中国革命的现实中如何秉持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宗教。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通过观察苏联的建设,指出宗教意识的存在具有顽固性和长期性,我们党需要认真加以对待,既不能简单处理,更不能因为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宪法规定了人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而放弃无神论。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应该服从于政治。

保证宗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科学性要求从事意识形态、宗教民族事务研究、管理的党政机关、科研部门和党员干部具有极强的责任感、问题感和政治敏锐度,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一如艾思奇同志当年那样饱含忧患意识,爱党护党忧党,高举“两面旗帜”,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在宗教战线上以事实为依据、找准工作规律。

二、保持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符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宗教观中国化是时代的产物,它随着新的伟大征程而不断实践、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我们认识宗教工作和宗教改革规律的过程,也是在指导宗教中国化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国宗教实际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原则,制定了相应的宗教政策,在此基点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才得以在理论阐释的深度和实践运用的广度两个向度中得以展开,得以不断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运动中丰富和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我们推进宗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就应该向艾思奇学习,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立场上,在满足群众基本理论诉求的同时着重解决与群众自身密切相关的宗教工作实践问题,即重点把握对宗教理论的现实运用问题。

三、确保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面对宗教的长期存在问题,我们要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用事实教育群众,让信教群众认识到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之所在,帮助群众克服宗教偏见。在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时,广大党员干部要抱之以真诚,这同我们党主张唯物论,无神论并不矛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一个宗教信仰自由得到落实,中国宗教团体得以快速发展,宗教服务社会的正向功能日益扩大的过程。在中国,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而在政治经济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才是主要的。做好宗教领域的统战工作,才能使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团结起来,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更美好生活的共同体目标上来。

来源:云南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