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顺应交往媒介的时代变革 推进边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发布时间:2023-09-18 作者: 来源:云南统一战线

顺应交往媒介的时代变革推进边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程中兴 云南大学

一、“世界普遍交往”时代的边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今天的边地早已不是传统“王朝国家”的边缘地带,而是马克思所言“世界普遍交往”语境下的窗口地带。传统的边地,其突出特征是交往不便、族群众多,故多是“绝塞苦寒”之地。然而,现代的边地,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所带来的“交往革命”冲击下,其安全、发展与认同格局已被极大地重构。事实上,边地已进入一个以“大交通”“全媒体”为表征的新时代——甚至可以说,相对于内地,边地的新时代即是“新”在大交通(如中国高铁)、“新”在全媒体(如5G技术)。

探讨如何顺应交往媒介,特别是大交通与全媒体的时代变革,已成为新时代边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议题。

二、寻求共同安全

(一)提升抵边战略投送能力

边地已成为“反分裂”斗争的反介入地带,边地的战略投送能力建设迫在眉睫。长期以来,边地交通不便一直是影响边地战略投送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下,应以强边固防为导向,促成传统的互市贸易区、新开辟的贸易口岸与跨境公路、铁路、港口建设融为一体,使之既为边地安全与稳定提供技术支持,又为边地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扩大对外传播影响力

边地已成为“反分裂”斗争的反渗透地带,边地对外传播影响力建设尤其重要。当前,受制于边地媒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边地对外传播能力水平非常有限,不能将人缘、地缘、文化缘优势转变对外辐射作用。为此需要顺应交往媒介的时代变革,通过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铸造,为“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提供技术平台支持。

三、促进共同富裕

传统的“西部大开发”所带来更多的是“流动的现代性”而非“在地的现代性”,边地的绝对贫困缓解了,与此同时边地生产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本也加速流出了,边地与内地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流动的现代性”带来的一个重要“境内”现象是“边境空心化”。其直接现实就是边民的流失。如何实现富民实边,已成为新时代边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核心问题。

(一)消除空间溢出效应

边民流失,本质上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结果,相当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周边发达地区城市的虹吸效应,而“大交通”加剧了这一问题。要留住边民,首先要解决“大交通”带来的“空间溢出”问题。而要实现“共同富裕”,须坚持把交通、产业与村寨建设融合起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使沿边村寨成为交通便利、宜业宜居的美丽乡村,使守边群众能够在乡创业的同时,通过“大交通”联通国内国际大市场,共赴现代化。

(二)填补数字鸿沟

要留住边民,还须消除“全媒体”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在“全媒体”时代,边民数字能力短缺问题极为严峻。要厚实边民的人力资本,首先要培育边民获取数字社会信息的能力。以“语言扶贫”为例,众所周知,语言能力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并且是一种“元人力资本”,借助于新媒体,通过开发“语言扶贫”APP,可有效提升边地居民的语言能力,改善边地的语言生态,助力个体脱贫和地区脱贫。

四、增进共同性认知

(一)增强政治向心力

跨境民族众多为云南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提供了文化交流基础,但也带来了隐匿其间的“泛民族主义”风险。为此,须进一步增强边地跨境民族政治向心力,这一过程离不开交通现代化对边地空间的重构。

(二)夯实国家认同

要夯实边民的国家认同,有赖于媒介连接。之所以成为一个政治共同体(国家),离不开媒介赋予的“想象力”。无论是媒介仪式呈现、集体记忆再造,还是传统的发明,都离不开媒介变革的赋能。边地跨境民族对国家认同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想象”,自然离不开媒介现代化。

来源:云南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