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抬眸四顾乾坤阔 日月星辰任我攀

——云南大学2024年哲学社会科学进展回顾

2024-12-31  

2024年,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学术兴校,不断强化有组织科研,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斩获7项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作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实行限额申报,本届评选共产生奖励成果1496项(含香港、澳门高校获奖),我校报出25项优秀成果参评,有7项成果获奖,获奖率28%。据悉,此次云南省高校申报研究成果130项,获奖10项,云南大学斩获7项,占全省高校获奖总70%,凸显我校在云南高校中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实力。

1 云南大学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览表

本次获一等奖的《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是我校周平教授继《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后,再获此殊荣。11月4日,教育部召开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奖会,周平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受邀参加此次颁奖会,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访。

2024年,我校教师除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外,还有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其中,获得2023年度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奖4项,陈雪获二等奖、刘永刚和李志农获三等奖、邬迪获其他奖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2项成果荣获2024年全国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王桀荣获专著二等奖,赵书虹获论文三等奖,科研成果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继续位居前列

2024年,我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57项,其中年度项目44项(含重点项目3项)、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招标项目2项、教育学单列1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重大转重点项目1项、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1项、后期资助项目4项、领军人才专项1项、思政专项1项、委托项目1项

2 云南大学2024年获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一览表

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申报不再发布分学科具体课题指南,申报难度相对增大,充分考验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于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理解。我校扎根西南边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三个定位”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不断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科研创新能力提升。

三、科研成果原创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

2024年,我校教师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不断提高。其中,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统计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7篇、社科院所刊22篇,发表ESI社会科学总论、SSCI和A&HCI论文58篇,社会科学总论进入ESI前1%,一类出版社出版著作47部。政府管理学院哲学系张小星研究员在宗教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Religious Studies发文,首次引入基督教视角下的“天使”作为变量,翻新宗教体验的认知模型;沈圆圆博士与孔建勋研究员共同撰写的《海外中资企业为何扎根难?——基于“一带一路”沿线18国的调查分析》以近4万的阅读量,荣登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阅读量榜首,该研究成果受到学界、业界及部分中央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本年度,我校共有3位教师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5月,《新华文摘》2024年第9期全文转载高巍教授《防卫过当的阶层式判断规则》。8月,《新华文摘》2024年第15期全文转载周平教授《中国现代化的国民身份基础》。10月,《新华文摘》2024年第19期全文转载常轶军教授《增进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我校成果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不仅意味着学者的研究成果受到权威学术机构的认可,全文转载还可以扩大其学术影响力,这是对其研究质量和学术贡献的高度肯定。

3 云南大学2024年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一览表

四、民族学一流学科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

《中国婚礼通志》由瞿明安任主编,赵春盛、姜亚碧任副主编,7个分卷,总字数为300万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国内外第一部多卷本的中国婚礼著作。该通志论述,中国传统婚礼与现代婚礼的基本特征、历史演变及现实状况,以及婚前礼、正婚礼和婚后礼等仪式过程,为中外学者了解中华民族的婚礼文化提供了全方位的认识视角和实证资料。

《中华岁时通志》由瞿明安、何明、尹杰担任主编,8个分卷,总字数400万字,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中华民族岁时节庆的跨区域、跨学科的多卷本著作。该通志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入手,论述中国不同类型区域岁时节庆的基本特征及其变迁情况。

两部中国专题通志的具体内容各具特色,在充分发掘和使用中国地方志丰富资源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两部通志的出版,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国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丰富多彩的中华现代文明,提升云南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水平,都极具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五、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启动OCEES第二期调查

2024年,“‘一带一路’中资企业与员工匹配”调查数据OCEES是我校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云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具有创新性、唯一性和全国领先的数据平台,目前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独具特色的“一带一路”中资企业品牌数据和学术公共产品。在第一期OCEES调查的脱敏数据于2023年面向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公开发布的基础上,2024年3月启动OCEES第二期调查,按计划2025年9月完成第二期调查数据库建设。5月17日-19日,云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实验室负责人孔建勋教授带领团队赴北京大学参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联盟”成立大会,围绕“数智化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主题开展深入讨论,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下一步发展谋划新篇章。

4 我校文科实验室参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联盟成立大会

2024年,实验室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的新闻媒体数据库和社交媒体数据库的建设。其中,新闻媒体数据库新增16万条数据,社交媒体数据库新增800万条数据。在信息来源方面,逐步纳入南亚国家、非洲国家的重要新闻网站,极大地拓展信息来源的广度和深度。国内用户可根据“一带一路”国家舆情分析平台和数据访问平台两个应用软件查询和下载所需的原始数据,根据个性化研究需要进行定制化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以及结果导出。

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持续深入

2024年,我校持续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作用,切实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我校教师重点围绕中华民族理论深化与拓展研究、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问题等重点研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理论版刊发《彰显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认同价值》《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等系列论文,在重要理论刊物发表《共同体化:赋予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的实现机制》《论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国南方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记忆》等一批原创性理论成果。

5 何明教授发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文

6月12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云南大学战略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在呈贡校区举行,我校与文山州进一步落实合作细节,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推动校地合作。本次会谈双方主要领导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进一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文山州教育事业和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七、深化区域国别合作,大力提升周边外交能力

2024年,学校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科研、文化交流,不断提升在全国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内的影响力。3月24日,达卡大学中国研究中心(CCS)揭牌仪式在孟加拉国达卡大学举行。学校将依托该研究中心与达卡大学开展学术研究、人员互访、项目合作等,中孟双方致力于将该研究中心打造成一个高水平、高标准和开放性的人文交流平台,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文交流、民心相通,使其成为影响力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涉中国研究核心基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机构。

4月22日,2024年老挝公务员中老铁路沿线产业开发高级研修班在学校开班。本次研修班为期10天,课程内容涵盖教育合作、产业发展、技术转移与科技创新合作、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澜湄农业合作等专题,学员们还就中老铁路沿线产业开发与合作等问题,与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投资促进局等政府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与东盟贸促会组织的企业代表开展了对话交流。

10月4日,由云南大学与孟加拉国南北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南亚社会文化研究中心建设暨孟中印缅走廊研究项目推进会在民族 学与社会学学院召开。此次会议不仅有助于深化双方对中国与南亚社会文化领域前沿问题的研究,更为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加强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政策咨询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为推动中国与南亚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进展高效推进

2024年,一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顺利通过中期检查,研究进展及时推进。3月23日,由我校刘正寅教授作为主编的《(新编)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在昆明进行专项检查。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对项目组阶段性研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以高质量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同时,胡兴东教授主持的重大项目《元明清时期中国“大一统”理念的演进与周边关系研究》、马琦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实践及得失研究》顺利通过中期检查。

6: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中期检查汇报会

2024年,一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顺利举行开题。3月23日,段红云研究员获批的《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中国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构关系研究》、张锦鹏教授获批的《古代边疆市场发展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任东波教授获批的《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国际体系研究》、毕世鸿教授获批的《东南亚现代国家发展历史》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项目集中开题。5月29日,柳树研究员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英国藏中印边境问题相关档案整理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东陆校区举行。7月6日,卢光盛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共建命运共同体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清华大学举行。12月28日,袁群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今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及左翼政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呈贡校区举行。

九、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能力不断提升

在科研平台和社会服务方面,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有效发挥学校智库集群作用,着力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项目组围绕“一个数据库、一个案例库、一系列专著论文、一系列决策咨询报告”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对2022年以来的调研成果形成经验总结,为边疆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24年,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始终坚持服务导向,产出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多篇咨询报告获得批示和采纳,重要批示和采纳数量超过历史同期。持续开展交流互动,举办第十五届西南论坛、第十届东亚峰会新能源论坛、第十五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2024中韩智库对话论坛等重要会议活动,提升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学术影响力;深度融入和服务“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开创新局面”,进一步做好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建设工作。

7:第十五届西南论坛暨第七届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智库论坛

十、着力推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2024年,举办“多元与范式:中国大学史方法体系与理论建构”学术研讨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比较政治学前沿研究”研讨会、四海一家:历史与考古视域下的中国古代边疆”学术研讨会、 “认同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高质量学术研讨会,围绕学科发展、学科热点等方向提出新的理论建树,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出“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民族学知识体系”系列论文。

8:何明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系列论文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是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将继续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深入田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自觉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发展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贡献云大力量。

来源:社会科学处

上一条:中国共产党云南大学十三届委... 下一条:云南大学党委常委会会议专题...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4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联系邮箱:ynunews@y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