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同学们在拥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拓宽思维,以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以及阅读、学习时产生的“奇思妙想”为切入点,写出精彩的文章,2020年11月20日19:00~21:30,历史与档案学院“汀蘭”读书会在映秋院201会议室再一次召开了别具一格的读书报告活动——“论文分享会”。
此次读书会邀请了历史与档案学院副院长段丽波教授莅临指导,与会者包括我院中国民族史专业、档案学专业、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本科生10名同学。
(“论文分享会”现场)
本次“论文分享会”以2018级中国民族史方向的李俊同学和2019级中国民族史方向的张体红为分享人,分别就《仪式与功能:彝族火把节的人类学探析——以云南新平县彝族火把节为例》《大理白族祭祖仪式的人类学解读——以清明节、中元节为中心》两篇论文,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思考与看法。
李俊同学先作分享。她提出,火把节是西南氐羌系统民族彝语支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以云南新平县彝族火把节为观察对象,与同学们分享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的内容是云南新平县彝族火把节概述。她从“取火”仪式、点火仪式以及其他文娱项目向我们展示了新平县火把节的基本情况以及发展状况,表明了彝族火把节是为当地民众服务的。第二方面的内容是对彝族火把节的起源以及祭火仪式的分析。她用彝族火把节的起源传说和彝族火把节祭火仪式的人类学意义两部分内容,阐述了祭火仪式占据的核心地位,认为祭火仪式是彝族同胞对火崇拜的体现,能表明人们对未来的期待。第三方面的内容是彝族火把节的现实功能与价值。在这一方面,她举例说明了彝族火把节对彝族同胞的作用,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也指出彝族火把节作为文化遗产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
(李俊同学在与大家进行分享)
接下来,张体红同学以清明节和中元节的祭祖仪式为中心,从人类学的角度解读大理白族的祭祖仪式。他提出,祖先崇拜是大理白族的主要信仰,而祭祖仪式则是祖先崇拜的核心,体现出祭祖仪式对大理白族的重要性。他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从仪式功能的角度对大理白族的祭祖仪式进行深入解读。其将祭祖类型划分为日常祭祀、年节祭祀以及喜事祭祀,并重点以清明节、中元节为中心,向我们展示了祭祖仪式的内容。最后,他又从大理白族祭祖仪式的社会功能入手,提出通过祭祖仪式可以使白族的祭祖文化得以传承,以凝聚民族情感、加强民族团结,同时,祭祖仪式也起着促进白族人民内部沟通交流的作用。
(张体红同学在与大家进行分享)
此次“论文分享会”上交流的论文,都是从人类学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彝族、白族的两种重要仪式。这种以人类学与民族史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拓展了论文研究的内容和层次,与学界历史民族学研究相呼应,体现了民族史研究的一种前沿性。参与同学在前期对论文阅读与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学,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对论文的见解与建议。最后,指导老师段丽波教授对每一篇论文的优缺点进行了详尽的点评,并从论文标题、文字表述、论文结构、论文内容以及对研究对象的延伸性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此外,还就学位论文的写作、投稿注意事项等与大家作了交流,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论文分享会”参与成员合影)
“进学致和,行方思远。”此次“论文分享会”让同学们从人类学的视角,了解了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让大家认识了寓“写”于“学”“读”之中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所思、所感写到实处、落到笔下,表述出来,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多元优秀的传统文化。
(历史与档案学院“汀蘭”读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