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认识世界中理解中国,在理解中国中走向世界,“汀蘭”读书会自2024年9月12日开启了第十季读书分享活动;11月22日晚,历史与档案学院“汀蘭”读书会第十季第八期在映秋院201如期举行,本季读书分享会行至终章。本季读书会特邀历史与档案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段丽波教授作为指导老师,为14位参会学生答疑解惑并全程指导撰写读书报告。
在本季读书会上,同学们共阅读分享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治史三书》《乡土中国》《礼记》等八部书籍,来自历史文献学、中国民族史、中国古代史、中国经济史、历史地理学等不同方向专业的硕、博研究生就自己的读书感悟展开分享与探讨。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人类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演变过程,剖析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国际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斗争提供了锐利武器;《中国共产党简史》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记录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反映了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历史功绩,系统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并集中彰显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的伟大精神。与会学生在阅读中梳理私有制的确立和民族的形成,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在交流与互动中深入学习历史唯物论,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更好地理解中国、认识世界,铭记初心,担当使命。
“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诗经》和《礼记》如同黄河一般,在中华大地上蜿蜒流转了数千年,作为民族记忆的沉淀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连。诗词传承不息,礼仪万古长明,同学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诵读中感悟古人对于生活简单而又真诚的向往,学习古人追逐美好、执着不屈的精神,聆听历史长河之畔古人的声音,在文化的传承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学历史的学生应该做什么,在书中,同学们找到了答案。严耕望先生在《治史三书》中告诉同学们要“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书,说人人所未说过的话”;费孝通先生提出“乡土中国”这样一个概念类型,为同学们提供了认识当下中国的根本出发点;王明珂先生“民族史边缘研究”理论,是在借鉴西方人类学、社会学理论下研究中国民族史的一种有益探索;而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达恩顿将传统史学所器重的系统化档案材料和散落于民间的口述故事、工人日记、文学小说等相结合,对历史场景进行生动还原。同学们在阅读中学习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了解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研究趋势,获得研究灵感、研究方向、问题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在阅读中聆听历史回声,凝万古之志,汇千载之思,以精神伟力提升行动自觉。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本季读书会已圆满落幕,但书籍依旧熠熠生辉。阅读,是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是历史的回望,是思想的觉醒,是希望的播撒。愿同学们都能有书作伴、以读为乐,坚定前行。“汀蘭”读书会欢迎大家的到来,共同续写与书结缘的美好篇章!
(历史与档案学院“汀蘭”读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