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全文检索 收藏本站 |  学校首页 | 

敬畏学术,追求卓越

第十一期“西南学探索工作坊”专题报告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8日 09:54 点击数:

2024年11月2日,由云南省史学会、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一期“西南学探索工作坊”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顺利开幕,本次工作坊的主题为“近代中国的国民塑造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会学者围绕工作坊主题,共举行了四场专题讨论。

11月2日下午的专题报告分上下半场,由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沈海梅教授、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潘先林教授担任指导专家。

DSC01204

DSC01240

上半场,由董雁伟担任主持人,熊斌、王志通做专题报告,王志通、曾黎梅担任评议人。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熊斌所做报告题为《日常消费•国家认同•社会动员:民国时期国耻广告及价值功能研究》。报告人主要利用民国报刊,从日常消费、国家认同和社会动员三个维度对民国时期的国耻广告及价值作了探讨。评议人从资料、制造广告的对象、国耻与商品的组合模式、图像与文字的结合、国耻宣传的地域及空间差异等方面进行评议。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志通所做报告题为《边疆的国家意识:甘南地区对国家政治宣传的因应》。报告人以甘南地区为例,分别考察了地方官员、本地精英、普通民众在应对国家政治宣传中的不同姿态。评议人从题目中的时空观念、概念的准确性、关于民众的资料、中央与地方互动等方面进行评议。

下半场,由曹津永担任主持人,杨思机、张黎波做专题报告,张黎波、杨思机担任评议人。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杨思机所做报告题为《民国时期“边疆教育”的民族交融宗旨解析》。报告人揭示了民国时期“边疆教育”的两大使命,细致考察了民国时期“边疆教育”宗旨的演变及其原因,并分析了民国“边疆教育”的时效性。评议人从边疆教育的宗旨、交融宗旨的来源、学术界的看法与政府的看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评议。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张黎波所做报告题为《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族意识教育的制度构建与边疆实践——以云南为中心的考察》。报告人以云南为案例,考察国民政府中华民族意识教育的制度构建、边疆实践和基层运作。评议人从关键词的设定、论文的结构、资料的使用等方面进行评议。

指导专家沈海梅教授和潘先林教授主要围绕选题的创新度、时空的清晰度、资料的支撑度、概念的准确性、多学科交叉等,对4位报告人的报告作了精彩的评议。

11月3日上午的专题报告分上下半场,由云南省社科联学会部张晖主任、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黄海涛教授担任指导专家。

DSC01456

WechatIMG322

上半场,由田宓担任主持人,赵峥、娄贵品做专题报告,刘彦、赵峥担任评议人。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峥所做报告题为《体育交流、国族构建和世界想象:1936年“球王”李惠堂的奥运之旅和旅行写作》。报告人从李惠堂奥运旅行写作的缘起、“南游”之旅中的“侨务”使命和国族观念、“中英之战”前后的自我定位和格局认知、“欧游”视野中的世界图景与中国形象展开。评议人从选题价值、解释深度、分析视角、脉络梳理等方面进行评议。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娄贵品所做报告题为《中国共产党运用斯大林民族理论探析“中华民族”概念的初次尝试》。报告人深入分析全面抗战爆发后杨松对“中华民族”概念的探析,揭示其在中国共产党人讨论“中华民族”概念中的地位。评议人从选题意义、中国共产党内部思想演变、讨论的背景等方面进行评议。

下半场由周妮担任主持人,曾黎梅、姚鹏做专题报告,姚鹏、熊斌担任评议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文献研究所曾黎梅所做报告题为《清末西南边疆革命报刊与现代国家观念启蒙》。报告人依据《云南》《四川》等刊物,考察分析了清末边疆报刊与边民现代国家观念启蒙之间的关联。评议人围绕西南边疆的概念、革命报刊的定位、树立现代国家观念等问题发表了意见。青海民族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姚鹏所做报告题为《抗战时期青海地区“中华民族”观念的自觉研究——以知识分子创办的报刊文献为例》。报告人从历史基础、阶层认知、地方实践、现实启示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和分析。评议人对自觉的概念、自觉过程的历史特征、报刊的利用、现实启示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指导专家张晖教授和黄海涛教授主要从选题的角度、资料的运用、分析的视野、方法的选择、理论的准备等方面,对4位报告人的报告作了精到的点评。

本次工作坊报告时间、评议时间、指导时间、回应时间充足,讨论集中、深入、充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