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许华荣

 

个人简介:

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信息系统专委会执行委员,入选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C类)。20139月至201410月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访学。目前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嵌入式系统应用和物联网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3项、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2项、省科技厅重大专项2项、省科技厅重大产学研项目1项。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自动化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获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0项。主编、参编教材各一部。

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嵌入式系统、物联网

电子邮箱:hrxu@xmut.edu.cn

学习经历:

2004/092011/07, 厦门大学, 计算机应用, 博士

2000/092003/07, 厦门大学, 计算机应用, 工学硕士

1991/091995/07, 闽南师范大学, 物理, 理学学士

学术成就:

近年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第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向台风灾害评估的目标快速三维重建与动态监测研究,U18052642019/01-2022/12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分层三维重建学习,61772444 2018/01 -2021/12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n阶引力场理论的数据分类研究,62173290 20 13/01-2016/12

[4]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鲁棒性交通标志检测与识别研究,91120012 2012/01-2014/12

[5]主持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基于Kinect的实时三维重建系统,2011H00322011.10-2014.09,负责人。

[6]主持厦门市科技计划高校创新项目,车联网云端系统及产业化,3502Z201311582012.12-2013.12

[7]参与福建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用于企业产品设计的云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2013HZ0004-12013.10-2016.10

[8]参与福建省科技厅产学研重大项目,中厚板焊接机器人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2012H60252012.04-2015.03

[9]主持福建省教育厅JK类项目,交通标志在线检测与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实现,JK20110442011.05-2014.05

[10]主持国家模式识别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面向无人驾驶汽车导航系统的摄像机参数在线标定研究,2010010242011.01-2012.12

[11]主持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视觉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研究与实现,3502Z2010030352010.01-2012.12

[12]主持厦华新技术有限公司,横向课题,基于视觉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研究与实现,2010.01-2011.12

[13]参与厦门市发改委项目,厦门市物联网发展战略,90010162011.09-2012.10

[14]参与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CAN总线的客车空调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3502Z200930372009.03-2012.12


近年来获得的主要专利:

[1]发明专利,基于Kinect的物体快速三维建模方法,专利号:201310241266.0,已授权,发明人:2016.0 5.18,许华荣,刘鑫,王晓栋,黄鹏程

[2]软件著作权,基于Android的云服务动态导航系统登记号:2015SR272612(著作权人:许华荣)

[3]软件著作权,基于视觉的驾驶员人脸疲劳检测系统登记号:2015SR200193(著作权人:许华荣)

[4]软件著作权,基于颜色概率模型的交通标志识别系统登记号:2014SR083907(著作权人:许华荣,洪朝群)

[5]软件著作权,基于视觉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登记号:2013SR014319(著作权人:许华荣,王晓栋)

[6]软件著作权,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系统,登记号:2010SR061563(著作权人:许华荣,王晓栋)

[7]软件著作权,基于视觉的无人驾驶系统,登记号:2010SR033079(著作权人:许华荣,王晓栋,方遒)

近年来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著:

[1]王波 ,胡浩,张彩霞,许华荣 ,P3P问题多解现象的普遍性,《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2017年 第47卷 第4: 482~491

[2]王波 ,胡立华,张彩霞,许华荣 ,P3P问题解的本质二次曲线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7,第29卷,第7期:1022~1027

[3]许华荣,关于分层三维重建中模约束的一点讨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6.2.15282):310~313

[4]Meng, Zhenyu Pan, Jeng-Shyang Xu,HuarongQUasi-Affine TRansformation Evolutionary (QUATRE) algorithm: A cooperative swarm based algorithm for global optimizationKnowledge-Based Systems2016.10.1109104~121

[5]Yang, Yi Luo, HengliangHuarong Xu Wu, FuchaoTowards Real-Time Traffic Sign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2016.7.01177):2022~2031

[6]Yuming Chen Qingxin ZhuHuarong Xu Finding rough set reducts with fish swarm algorithmKnowledge-Based Systems2015.2.118122~29

[7]Xu Huarong Wang XiaoDongZeng ZhiQiangFang QiuData classification from the inverse n(th) power gravitation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2012.1.01551):184~190

[8]许华荣,王晓栋,方遒,基于B样条曲线模型的结构化道路检测算法[,自动化学报,2011.03,37(3):270-275,

[9]Huarong Xu LI HaoChengjie JiangEjaz Ul HaqA New Inverse Gravitation Based Clustering Method for Data Classificatio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Smart Health ICSH 2016the Campus of Hainan University,Haikou,China2016.11.24-2016.11.25

[10]huarong xu xiaoming wanglimin shiFast 3D Object Modeling  with  Kinect and Rotation Platform2015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 Vis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Kaohsiung, Taiwan2015.11.01-2015.11.20


 

上一条:陈伟思

下一条:胡建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