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国际教育学院“乡村实践调研与红色文化之旅”团队联合诏安团县委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队以实地走访、采访等多种方式的形式记录展示诏安县暑期专题社会实践情况,深入农村、群众一线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保护母亲河行动
6月28日,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在诏安“母亲河”东溪开展水资源保护,垃圾清理“河小禹”专项活动。“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实践队成员沿着东溪河进行巡河护河活动,用实际行动引导群众树立爱河护河意识共同维护河道整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环保行动,以环境文化丰富精神文明,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为绿色生态贡献力量。
调研四都镇西梧村
6月29日,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在团县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达了四都镇西梧新村进行实地走访。结合当地的乡风文明、乡貌治理内容,深入基层,调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了解四都镇西梧村发展历史。西梧村立足农业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10年间,该村庄彻底改头换面,从一个“路颠水咸人人嫌”的后进村到“山清水秀人人夸”的致富村,大大提高了村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调研四都镇牡蛎产业
牡蛎是四都当地的重要海洋经济作物,但近年来牡蛎壳污染不断加剧,危害当地生态环境。实践团队以诏安县四都镇产业振兴为切入点,在玛塔牡蛎循环经济产业园、生蚝生产车间开展调研活动。位于四都的玛塔牡蛎循环经济产业,填补了当地牡蛎壳资源利用的空白,通过资源化利用工艺和改良技术加工,生产多种牡蛎壳产品,应用于种植业土壤调理、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以及虾蟹鱼塘水质改良等,覆盖种植、养殖、环保、食品、家居、建材等领域。牡蛎循环经济产业有效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得到了县级政府的高度赞赏,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动能,为产业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模式。
深入访谈重点人物
实践团队前往脱贫户家里进行采访,通过问答式的交流方式,深入多个贫困家庭进行走访宣传。志愿者们详细介绍了国家生源地贷款、国家助学金等资助政策,为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升学解决后顾之忧。了解到现阶段的农民的生活情况正在国家的帮助下逐渐得到改善,定期的医疗检查、村政府的献爱心慰问等工作一直不断地在进行中。脱贫户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的体会,让实践队队员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认识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于现阶段农村发展的必要性。
红色走读悟初心
实践队还利用实践活动坚定理想信念,探索新时代的理想目标。团县委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队来到四都镇石溪村看望50年党龄老党员,老党员们向实践团成员讲述自己的入党经历和工作经历,表达了个人对党的认识和对青年学生的希望,作为人民群众中的先锋队、战斗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极为重要。
随后,实践团队还来到了石溪村红色文化基地,学习“石飒溪”红色革命基地的革命先烈事迹,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克难攻坚的奋进力量,坚定信念信心,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