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深度报道我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厦门理工学院围绕农村做学问
厦门理工学院:围绕农村做学问
来源:光明日报 2019-04-08
不久前,福建莆田仙游镇盖尾仙溪第二污水处理厂挂上了一块牌子——LID新型沟渠净化污水及削减雨水面源污染与径流量示范工程。这个由厦门理工学院水资源环境研究所唱主角的项目研究获得了发明专利。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工程,必须汇聚全社会力量。”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林进川介绍,农村污水处理只是厦门理工学院服务乡村建设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智力资源,在服务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精准脱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对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设计下乡”团队来说,今年春节过得有点匆忙,但又很特别。元宵节前,他们就已经赶赴了目的地——龙岩培田村。为了让这个古老的地方重新绽放耀眼光彩,这个团队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采用参与式设计方法,弥补以往传统制式设计自上而下的忽略使用者需求的缺陷。
“设计下乡”团队把讨论现场搬到了培田村万安桥头,以流水席式的方式进行,让老人、妇女、儿童、游客各抒己见。有的妇女在模型上指出过去河边洗衣服的地方,希望能够重现昔日光景;有的村民在意见栏里贴上自己写的建议,为“设计下乡”团队打造一个更为美丽的培田村增添了灵感。
厦门理工学院还联合厦门市水利局等单位共同建立了福建省首个采用生物绳净化槽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其出水水质达到生活污水排放一级标准的A标准。该项目试验结果直接为厦门市农村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提供决策参考,如今,厦门农村污水治理情况已得到有效改善。
2018年,以厦门市海沧区、翔安区、同安区、集美区广大乡村为基地,签订了第三方技术指导协议,提供“陪伴式”服务,进行“适宜性”乡村建设技术推广。5年来,师生团队已走遍闽西南地区4000多个村庄,对3万处历史建筑进行了登记。
厦门理工学院编制的《厦门市美丽乡村建设图则》作为市级工程建设标准,由厦门市建设部门与厦门市技术监督部门联合颁布实施。团队本着“做一本乡村看得懂的公益性技术手册”的理念,采用了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述。
值得一提的是,该图则不仅针对厦门,也适用于地域文化相同的闽南地区,而其中的建设原则,还适用于福建省其他地区,深受基层建设者好评。
2018年7月,在福建龙岩革命老区,厦门理工学院成立全国首个高校红色孵化器——厦龙筑梦红色孵化器,可同时容纳80至100个创业团队。厦门理工学院校长朱文章说,通过建设孵化器,学校积极创新高校扶贫手段和方式,探索建立长效对接机制,将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农村地区、革命老区,鼓励大学生创客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近期,红色孵化器从“互联网+农业”、智能制造、物流电商、生态环保、美丽乡村等多个方向入手,对接龙岩市相关贫困县的产业需求,引进厦门理工学院及兄弟院校的师生共创项目,使其成为大学生连接红色基地的扶志与扶智纽带。
一段时间来,漳州市诏安县院前村、大埔村和黎明村的芭乐很畅销。原来,学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师生组成的网红芭乐项目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当地返乡创业青年一道,从包装改进、新媒体宣传和线下推广三个方面帮助村民宣传、销售芭乐。团队计划三年内支持100多户村民共同参与种植芭乐上千亩、上万株,有望帮助所有贫困村民脱贫。(本报记者 马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