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厦门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修班”于南光一214教室开展第五次授课活动,哲学系助理教授韦庭学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共产党宣言》的导读。系团委书记蔡振磊老师、辅导员林晋扬老师出席了本次授课。
课程伊始,韦庭学老师强调了此次授课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四个自信,其中理论自信尤为重要。而研读《共产党宣言》,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则是坚定理论自信的必由之路。
首先,韦庭学老师介绍了《宣言》在我国的传播、翻译情况。《宣言》是公认的全世界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哲学著作,韦老师重点梳理了《宣言》在我国的“最初传播”以及这一著作对中国革命的重大影响。
随后,韦庭学老师谈到《宣言》是一份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提纲,其写作目的是团结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的不同派别并帮助成员进行宣传鼓动工作。韦老师还给同学们提出了为什么共产主义者同盟要把正义者同盟的“人人皆兄弟”这一口号改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问题。同学们积极发言,老师的解释则帮助同学们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过程有了更深理解。
在进行文本解读时,韦庭学老师以序言开篇,讲解《宣言》的创作背景、时代变迁中对待《宣言》的科学态度、不同国家土壤上《宣言》的现实生命力等内容。韦老师也谈到《宣言》所面对的首要社会现实,并分析共产主义概念在《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本中的具体内涵。在讲解“资产者和无产者”这一章节时,韦老师认为本章是马克思历史观的具体呈现,其试图解答“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作用”、“阶级斗争如何产生”等问题。在“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章节,韦老师主要对“消灭私有制”这一论断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一切所有制关系都出现历史变更,消灭某种所有制并不是共产主义的独有特征”,引人深思。
韦庭学老师授课风格严谨,循循善诱,在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中,精准剖析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并描绘共产主义图景,为同学们开辟哲思方向。未来,马中班学员将深入阅读《共产党宣言》,挖掘理论养分,充分探索“第二个结合”的可行道路。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修班简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落地生根,哲学系结合学科专长,依托系级科研平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开设首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修班”。“马中班”通过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党建引领和学术提升,切实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和国学理论功底,业务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青年骨干。
图片 | 高歌 庄欣雅 林晋扬
文字 | 高歌 庄欣雅 林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