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banner
网站公告列表

返回首页
中心简讯|教学园地|学生园地|学术空间|媒体评论|基地简报|基地期刊|东南亚数据库
中心图书馆|网络资源|走进东南亚|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马来西亚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主页|华侨博物院|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 走进东南亚 >> 人文艺术 >> 印度尼西亚 >> 正文
  从邦戛人过端午节说起       ★★★ 【字体:
从邦戛人过端午节说起
作者: 贝仲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06-04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的节日----端午节。邦戛人不管回国前在邦戛还是回国后居住在华侨农场或各市县,都视这一天为必过的“节” ,具体地说要包粽子吃,多备几样菜全家共享。至于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还有屈原的故事,似乎没有听过老人们讲起。大概念高小以后,课堂里老师讲故事才知道。这里忆记相关往事和奇特故事。

从能记事开始就记得每年端午节有粽子吃,或许因为热带天气热,食物不能久留,记忆中都是糯米用“基水”(碱)掺和后,用竹叶包的粽子,里头没有肉馅;还记得外婆和许多“椰山”人(注1)人用“板兰”叶(注2)包的粽子特别香。困难时期的60年代,邦戛归侨在华侨农场也一定要省下口粮换糯米包碱粽子、粘红糖吃(那时期归侨每月有供应4两糖票)。

在邦戛时, 端午节前一两天起,菜农便采集了石姜蒲(菖蒲)和“大蚁”(艾草)绑成一把把拿到巴杀(市场)卖,一般年长者会买回一把,挂在大门框边;在椰山住的还加上神庙请回的“符头” 贴在大门楣上,是为避邪、驱恶、 祈求平安。回到国内,在当年破除迷信的大环境里,没人挂菖蒲叶,这个习俗也就渐渐被遗忘了。倒是经过多年的体验证实农场本地场员的告诫:端午节没过,棉被不能收。意思是一刮风下雨,天气还会冷。

还有个习俗是中午12点要盛些“午时水”保存起来,说是可当药用治百病。在双弟华侨农场,倒是有一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真实怪事:

话说70年代初,舍弟的小腿生了许多“鱼鳞痣”---直径有5毫米左右、突显的半球体、顶部呈腐肉状的皮肤病,西医说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软疣”,农场的医疗室没法治,特地到厦门找街边卖膏药的土医生治,打了麻药割了痣、再涂上药膏,好了一段时间,不久依旧满腿又都是痣。

后来,农场本地农民传授了一个“秘方”:端午节午时到水田用泥浆擦洗患处,然后另择一条路回家,还特地交待往返路上见到任何人不得打招呼、讲话,大有天机不可泄漏之秘密。大家尽管半信半疑,舍弟还是照做不误,大概过了个把月,患处的“鱼鳞痣”全消了,没有任何痕迹,真是奇特怪事!及后,有同样的患者“如法炮制”,确实痊愈了。

这里没有编造奇闻,更不是宣扬迷信,只能说信不信由你。

贝仲敏 2008.6.于福州

2011-6-2补正


相关链接:

大约是1947或48年端午节,在邦戛的三发河口,举行过由中、印人士各自组成每队约20人的龙舟队进行比赛(时是荷印政府管辖时期)。

注1:椰山----即乡下。那里的乡下遍地种植椰子树,故得名。

注2:板兰----印尼文PANDAN,生长在热带,叶片有浓郁香味、类似百合的植物,叶面中间有凹槽,叶片宽6--7公分,长约80公分。




  • 上一条:印尼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总设计师

  • Copyright© 2013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站长:titicka
    厦门大学南安楼,电话:0592-2186414,传真:0592-218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