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问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01年9月23日至26日,由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与国务院政研司联合举办的马来西亚华人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召开。此次研讨会汇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大陆主要华侨华人与东南亚问题研究机构的学者以及国侨办政研司、广东、福建、厦门市侨办等侨务部门的相关领导。厦门大学校长陈传鸿教授致开幕词,国侨办赵阳副主任莅临研讨会并作专门指示。会议还特邀马来西亚华商、中马友好协会秘书长陈凯希先生和香港城市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黄丽嫣博士作关于马来西亚华人和马来西亚族群政治的演讲,并与之作深入的探讨。
与会代表主要围绕“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族群及中国大陆、台湾的关系”、“金融危机以来马来西亚华人经济状况及其趋势分析”、“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与文化”、“马来西亚侨务工作的开展”等议题展开热烈而友好的辩论。
研讨会首先讨论马来西亚族群政治和马来西亚政府及各政治派别对华人的政策与态度。代表们达成如下共识:1.马来人政治派别的激烈冲突使以马来人为主导的政府和社会强势政治势力对华人的态度比以前和缓。近年来,马来人的政治派别冲突此起彼伏,马来西亚主要政治派别的分野和冲突已由原来马来人和华人的族群冲突演化为马来人政治派别(主要是巫统与回教党)之间的冲突。2.以巫统主席马哈蒂尔首的政府对华人政策是又打又拉,以拉为主。由于回教党的牵制,马哈蒂尔政权对华人的态度和政策趋于和缓。马哈蒂尔的继续执政对华人的发展有利。3.中马关系对马来西亚政府对华人的政策有较大的影响。大体而言,中马关系发展良好,以马来人为首的政府对马来西亚华人的态度和政策就会和缓。中马关系中,经贸关系尤为重要。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关系及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对马华的处境有直接影响。4.近年来,马来西亚政治处境地位较为有利,原因之一是马来人内部政治派别冲突加剧,华人与马来人的族群矛盾让位于马来人政治派别矛盾;之二,中马国家关系近年来发展良好,减少马来西亚政府对中国利用马华的传统担心;之三,马哈蒂尔的马来人民族主义和亚洲价值观与中国外交有共同的利害关系;之四,华人族群的投票倾向对马来西亚政局结构有较大的影响力。5.马华社会和各马华各政党均无明确和统一的政治纲领,这既反映马华政治上的弱势地位,也反映了马华内部经济和政治利益的矛盾。6.台湾当局与马来西亚华社和马来西亚政府联系之密切为台湾与东南亚各国之最。马来西亚台商在台湾当局与马来西亚“准官方外交”中起决定性作用。此外,数万马来西亚留台生对台湾发展与马来西亚的实质关系起较大作用。
另一方面,部分学者则认为近年来有因各马来人政治派别和马政府拉拢华社而对马华政治处境盲目乐观的现象。事实上,华人政治上的二等公民地位由宪法规定,这种对华人的法定政治歧视在世界各国无二例,马来西亚政要对华人的口头善言不可全信,由此,他们提出值得重视的几种观点:首先,各地华人投票倾向有所不同,这既是运用投票策略在各地谋求华人利益,也反映了各地华人的利益考量有较大差距;其次,华人社会内部各阶层因社会、经济、政治利益不同,其政治诉求也有较大不同。尤其是华人大企业家,其政治利益的考量与中小华人有很大的差别;再者,马哈蒂尔尽管不断对华社释出善意,但他有强烈的马华人自豪感,是马来人特权的坚定维护者,随时可能为了马来人的利益压制华人;最后,回教党及马来西亚反对派的势力和影响例并不像媒体渲染的那样强大,马哈蒂尔对政权的控制仍相当稳定,其最大的问题是接班人的问题。因此,对马来人政治派别的对立程度不能估计太高。
其次,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马来西亚华人经济深受影响,与会人员围绕这一重要议题展开了讨论。他们认为金融危机后,马华企业深受打击,目前仍处于恢复调整阶段。马华企业集团正在收缩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马华经济的传统产业,如房地产、金融、制造业等受重大损失,一时难以恢复,正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资讯业、对外合作投资等。但目前受到中国等国的有力竞争,成效甚微;华人股权结果发生巨大变化,与土著居民结合更密切,传统家族式经营弱化;华人企业与中国的合作,尤其是贸易和相互投资有助于马华企业的舒困,政治上也有利于密切中马关系;马哈蒂尔对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成就持正面看法,鼓励马来西亚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分享中国经济繁荣,有利于马来西亚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此外,其间亦不乏特殊的声音,即马华企业改造和调整面临技术人才和劳动力双双缺乏的困境;与中国合作,分享中国繁荣可能是较好的出路,但如何合作互补则需要两国产业界密切磋商;金融危机中遭受巨大损失的主要是华人大企业和马来西亚国有企业,华人中小企业损失不大,反而因大企业受损释出空间有所发展。
其三,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方面,与会专家认为马华社会的华文教育和华文教学是海外华社中最为成功的例子之一,华文水平较高;董教总在推动华人教育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其领导人和骨干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献身精神;华文教育成为华人社会运动的中心,也常是族群关系的核心问题。因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成为族群冲突和马政府压制华人的借口,敏感的政治问题;马政府对华文教育虽然有所放宽,但基本仍是严厉限制。对马政府放宽华文教育及相关事项的期望不能过高。与此同时,一些持不同意见的学者指出:对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不能估计过高,华校质量参差不齐,较好、一般、较差的各占三分之一;马华的华文水平仍停留在民俗水平上。我们不仅要关注马华的华文水平,更应该关注马华的整体教育水平。对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态度,一种看法是应该急其所需,在师资、经费、教材方面帮助马华,另一种则认为应顺其自然,适当支持,决不要全面介入,防止引发国家间的政治矛盾。
最后,代表们还就如何开展对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侨务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形成如下见解。
1.马华是海外重要的华社之一,其人数众多,华人意识强,经济势力庞大,在中国有较多投资。中马关系是中国较为重要的国家关系,马哈蒂尔是我国重要的外交盟友,通过加强对马来西亚华社的工作促进中马关系的发展可能也是急需的。马来西亚华人问题一向对中马两国关系有重大影响。马来西亚族群问题敏感,对马华的侨务工作要以国家为重,在不触发敏感问题前提下加大对马华的工作力度。对马华侨务工作的成果将对如何开展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工作有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
2.推动与马华社会经济合作,鼓励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与马华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具有的特殊意义在于不但能推动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改善马华在族群关系中的处境,必要时可提供马华企业家以优惠和特殊的贸易条件,牺牲微小经济利益换取推动中马关系的政治利益。
3.在当前马政府急需外来投资和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时,鼓励我国企业到马来西亚投资,尤其是与马华合作投资。台商的经验值得重视,即通过在马来西亚的投资扩大中国大陆在马来西亚的影响力,进而加强与马哈蒂尔的关系。马哈蒂尔地位巩固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外交利益。马来西亚自然资源丰富,其热带植物、木材加工、渔业产品和加工、矿产品都是中国急需的产品,双方经济具有强烈的互补性。侨办和其他政府有关部门可调研双方可能的具体合作项目及马来西亚投资环境,必要时可组织企业界人士考察马来西亚投资环境和项目,同时,可利用华社组织马来西亚来华招商团。
4.马来西亚是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开展经济工作要遵循当地的法律,通过正当渠道,切忌依靠私人关系合作较大的项目。
5.谨慎对待马来西亚华社政治派别及其纲领,政府官员一般不对其发表倾向性意见。鼓励华社容入当地社会,减少族群冲突。因此,一般不号召华社要团结,应多鼓励华人政治减少种族色彩,成为对马来西亚各族开放的政治组织。从长远的华人利益考量,得到马来人支持的华人政治组织才可能生存和发展,也才能对中马关系的发展贡献力量。
6.马华认同华人文化是其对中国友善的重要基础。马华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和中华文化有较大的区别,且考虑到文化在族群中的敏感度,我国应以“马华文化”或“华人文化”称之,对马来西亚华人要慎用“中华文化”。
7.利用教育推动马华青年一代对华人文化的认同及培养其对中国的情感。由于马来西亚政府对国内华文教育的敏感度,现阶段不宜大规模支持马来西亚国内华文教育,但可以多吸引马来西亚华人青年在大陆留学。鉴于马华受限于在马来西亚升大学的名额,我国可以通过减少入学费用和放宽入学条件吸引马来西亚华人来华读本科和研究生。现在我国只有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有特别的对侨生优惠条件,建议在其他重点大学设置奖学金名额,适当放宽入学条件,吸引马来西亚侨生,在马来西亚培养长期的对我友好力量。
8.重视研究台湾与东南亚华人的关系,尤其是台湾与马华的关系。台湾对东南亚侨务工作中最着力和最有成效的是马来西亚。防止马来西亚通过台商扩大与台湾当局的实质政治经济关系,同时,应看到台湾在马来西亚建立台北学校和推动华文教育的措施从长远有利于华社的发展和华社对中国的向心力。因此,不必在推动华文教育方面(如教材、师资、经费等)与台湾竞争,让台湾多投入资源推动华文教育,我国则乐观其成,甚至可给予适当配合。
9.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以同乡会为主的华人传统社团。马华传统社团影响力日益甚微,但仍是对我最为友好的华社组织。其措施如下:鼓励地方侨办和地方政府经常邀请马华社团来华访问,必要时可设专项经费用于此项开支;鼓励马华社团出面组织文化、工商考察团来华;鼓励华人社团组织马来人政要或有影响的马来人来华访问,考察工商或穆斯林文化。
10.加强国内研究机构和侨务部门的互动。此次研讨会由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与国务院侨办政研司主办,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承办,开创侨务部门和研究机构密切合作的先例。国内相关研究机构每年承担大量相关研究课题和数以十万元计的经费投入,其研究力量、信息掌握和对外关系等资源尚未为政府部门充分利用。承担课题和组织相关研讨会是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互动的良好方式,今后还可探讨其他合作形式,如侨务部门为研究机构提供适当经费和资讯支持、研究部门为侨务部门提供客座研究、人才培训、专项咨询服务等。
此次研讨会的代表有长期从事侨务工作的干部、资深研究人员、甫从马来西亚归国者、马来西亚本地的资深企业家,他们视角广泛,进行了多方、多层面的交流,虽然对族群关系、华人参政、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探讨尚不能上升到族群关系、公民权益、经济区域化与一体化等理论高度,影响立论的说服力;计量统计和第一手资料的掌握有待加强,但是,从总体上看,与会者的代表视野较宽,善于用比较的视野分析马来西亚华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日本、美国等国的华人状况都被作为论证马来西亚华人的参数与依据。他们不但善于认识各地华社的区别,而且重视各地华人面临的共同问题;能充分配合研讨会主旨,每个议题的讨论都围绕如何在中马关系背景中作侨务工作的主旨,提出了特殊的意见和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