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研究中心第十九期成果简报(2010年第1期)
一、重大项目进展报告
(一)《东南亚历史及其与中国关系》(2005~2008)进展情况之十四(主持人:廖大珂)
1、《从〈马来纪年〉看古代马来人的中国形象》,《南洋问题研究》2009年第4期。
摘 要:《马来纪年》被马来人奉为历史经典,本文通过对《马来纪年》中相关中国章节的分析,认为马来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是:中国人与马来人同源而生,中国是与马来古代王国一样强大的大国,与马来古国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中国不畏强权,爱好和平,十分富有,人口众多,兵强将广;中国皇帝具有巨大的财富和强大的兵力,威仪非凡,但也不能违抗真主的意志而要求马来国王称臣纳贡;中国人充满智慧、机智和勇敢,彬彬有礼,温文敦厚,不信奉伊斯兰教,而吃猪肉和猪油。当然,《马来纪年》中勾勒出的中国形象是马来人自我认同中而相应产生的 “他国”形象,也只是“虚幻”和“真实”的产物。
2、《简述1760年西方商人对设立公行的抗议》,《南洋问题研究》2009年第4期。
摘 要:1760年广州十三行商人在地方官府的指示下成立了贸易垄断联合机构——公行,招致西方各贸易公司商务代表——大班们的抗议。本文在深入研读荷、英原始档案的基础上,试图简要回顾各国大班们是如何针对公行的设立而力图协调彼此意见以求对策,又是如何与行商及当地官员艰难交涉等历史事件。
3、《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改革与发展研究》,《南洋问题研究》2009年第4期。
摘 要:马来西亚政府提出了“2020年宏愿”,要在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在教育方面,提出要成为区域优质教育中心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马来西亚政府在许多方面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主要的是管理体制的改革:由政府控制转向监督和调控;公立大学企业化和高等教育私有化。本文对这三方面的改革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以期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当代印度支那及其与中国关系综合研究》(2005~2008)进展情况之十一(主持人:廖少廉)
近几个月以及今后数月课题组处于结题阶段,全力投入成果的统稿和修订,同时仍在不断补充新收集到的资料,以及将部分成果征求国内有关学者意见与建议。课题组拟于今年内结题。
(三)《东盟国家工业化、科技发展与竞争力研究》(2006~2009)进展情况之九(主持人:沈红芳)
本研究已进入了专著写作阶段。目前正在撰写《东盟国家的工业化与科技发展研究》一书,第一章,“绪论”,以及第七章,“朝向工业化的努力:柬埔寨、老挝、缅甸案例研究”。
(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研究(2007-2010)》进展情况之五(主持人:聂德宁)
1、《从< 马来纪年>看古代马来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南洋问题研究》2009年第3期。
摘 要:《马来纪年》被马来人奉为历史经典,本文通过对《马来纪年》中相关中国章节的分析,认为马来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是:中国人与马来人同源而生,中国是与马来古代王国一样强大的大国,与马来古国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中国不畏强权,爱好和平,十分富有,人口众多,兵强将广;中国皇帝具有巨大的财富和强大的兵力,威仪非凡,但也不能违抗真主的意志而要求马来国王称臣纳贡;中国人充满智慧、机智和勇敢,彬彬有礼,温文敦厚,不信奉伊斯兰教,而吃猪肉和猪油。当然,《马来纪年》中勾勒出的中国形象是马来人自我认同中而相应产生的 “他国”形象,也只是“虚幻”和“真实”的产物。
2、《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和中美关系》,《南洋问题研究》2009年第3期。
摘 要:软实力在国家的对外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的上升在美国的舆论界和学术界引起了警觉,认为中国要超越甚至排挤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作者考察了中国在东南亚的实际影响,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影响上升的原因,并指出了这种影响的局限性。最后呼吁,为了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中美两国应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良性竞争。
3、学术交流:
子项目负责人李一平于2009年11月19-21日参加由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和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举办的“东亚发展:历史与现实”学术研讨会,并作分组讨论发言。
(五)《中国新移民与东南亚华人再移民对亚太国际关系的影响(2007-2010)》进展情况之五(主持人:庄国土、郭玉聪)
1、《福建省国际移民的移民网络探析——兼评移民网络理论》,《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摘 要:“移民网络理论”在国际移民研究领域日益引起重视,在我国学术界被广泛应用。其理论假设之一是:移民网络具有积累性效应。但福建移民网络在移民潮掀起时迅猛增长的态势,与该假设的根据比较迥然不同。其假设之二是:移民网络是移民长盛不衰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原因。但福建新移民的事实说明,移民网络不能长盛不衰,福建移民网络正在减速,且有停滞的迹象。因为福建新移民的迁移方式是家族式迁移,网络的伦理结构是“差序格局”。
(六)《中国与马来西亚经贸关系历史、现状及趋势研究》(2008-2011)进展情况之二(主持人:李一平)
1、《试析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南洋问题研究》2009年第3期。
摘 要:马来西亚华商人数众多,发展道路曲折,是海外华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马来西亚华人资本。本文就马来西亚华商在中国投资的发展阶段、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作一概要的探讨。
2、《金融危机下中马贸易的挑战与机遇》,《东南亚纵横》2009年第12期。
摘 要:2008年9月15日,随着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由此揭开了金融海啸序幕,从而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此次自战后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不仅对世界经济乃至中马两国的经济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波及中马两国贸易关系的进展。本文以相关权威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资料为依据,考察和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中马贸易关系的发展进程,从中探讨金融危机对中马贸易关系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及其应对之策。
(七)《当代东南亚能源问题研究》(2008-2011)进展情况之二(主持人:赵洪)
课题按计划正在进行中,本阶段仍然主要集中收集有关材料。收集到的材料有:
1、印度尼西亚石油与天然气产业以及能源战略。
摘 要:印度尼西亚有百年油气历史,是欧佩克在亚洲唯一的成员国,也是产量分成合同的始作俑者。现在,印度尼西亚的油气工业正处于历史关键转折点。尽管困难重重,但印度尼西亚政府正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快这一产业复苏的步伐。印尼已经下定决心,希望石油产量至少恢复到100万桶/天的水平,政府提高了燃料价格,同时削减了汽油和柴油的补贴,希望通过新的法令以及财税政策,鼓励跨国公司到印尼投资。
2、文莱石油天然气工业现状。
摘 要:天然气和石油是文莱的两大经济支柱,文莱以“东方石油小王国”著称,是当今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文莱在全球能源市场中拥有重要地位的原因有三,其一是文莱每天出产原油20万桶,其中出口石油量达到19万桶左右,是东南亚地区第四大产油国,仅次于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马来西亚;其二是文莱是亚洲第三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国,是世界第四大天然气出口国;其三是文莱位于连接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以及太平洋的海峡附近,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二、学术交流
(一)学者来访
1、2009年10月26日下午,新加坡国务资政、前总理吴作栋先生率新加坡政府、企业和媒体代表团一行57人访问了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东南亚研究中心庄国土教授等为客人介绍厦门大学及其与新加坡的历史和当前的关系。东南亚研究中心学生向吴作栋国务资政献花。庄国土教授向吴作栋国务资政赠送东南亚研究中心出版的著作《新加坡人口研究》(译著)、Malaysia and Sino-Malaysian Relations in a Changing World、Southeast Asia and China: Continuity and Change.这些著作体现了厦门大学与新加坡大学卓有成效的学术合作关系。
2、2009年10月,泰国泰中学会会长洪林来东南亚研究中心访问,并作了题为《20世纪30年代的泰国华侨社会》的演讲。
3、2009年11月6日上午,日本立命馆大学经济学部教授、社会体系研究所所长岩田胜雄教授应东南亚研究中心邀请前来我校作关于“全球化经济的趋势及东亚共同体”的学术报告,东南亚研究中心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4、2009年11月11日,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Kangwon National University和Institute of foreign affairs and national security,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Sungshin Women’s University的Park Sa-Myung, Jaehyon Lee, Jin-Pyo Yoon来东南亚研究中心访问。
5、2009年11月12-16日,“福建省华人新移民研究”项目组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张近华副研究员等访问东南亚研究中心。
6、2009年11月17日—11月24日,荷兰莱顿大学包乐史教授来东南亚研究中心访问。
7、2009年12月7日,《南洋商报》一行近十人访问东南亚研究中心资料室、图书馆和展览中心。
8、2009年12月14,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学科群来东南亚研究中心访问,交流东南亚研究的现状。
9、2009年12月16—17日,菲律宾《世界日报》陈华岳社长和侯培水、吴建省、吴仲振来东南亚研究中心研讨合作项目《菲律宾华人通史》进展情况等事宜。
(二)学者出访
1、2009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东南亚研究中心庄国土教授应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邀请,在马来西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学,受到了马来西亚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
2、2009年7月29—8月10日,东南亚研究中心刘晓民教授受聘去日本讲学,讲学题目为《(日本語)古代語における助動詞の役割》。
3、2009年8月4日,东南亚研究中心赵海立副教授应邀参加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的学术会议,并作了题为《政治认同解构:以东南亚华侨为例》的学术报告。
4、2009年9月25—27日,东南亚研究中心李一平教授应邀前往澳门大学参加第二届“东方外交史”研讨会,并作了题为《试析大陆与台湾的文化关系》的学术报告。
5、2009年10月15日,东南亚研究中心庄国土教授受聘前往日本大阪大学讲学,讲学题目为“经济全球化下的华人与中国关系”。
6、2009年11月10日,东南亚研究中心庄国土教授受聘前往新加坡大学讲学,讲学题目为“华商网络与东亚一体化”。
7、2009年11月13日,东南亚研究中心庄国土教授受聘前往东京日本大学讲学,讲学题目为“东亚华商一体化与东亚共同体”。
8、2009年11月20日-21日,东南亚研究中心赵海立副教授应邀参加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学术会议,并作了题为《泰国政治发展经验试析》的学术报告。
三、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1、2009年10月19日—20日,“东亚区域整合:人口跨国迁移及其影响”国际学术会议于厦门大学颂恩楼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院、韩国全南大学世界韩商文化研究院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共同举办,来自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孟加拉及我国的40多位专家学者和百余名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会议。
四、其他重大事件
1、2009年12月1日,东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廖大珂教授的论文《明代“佛郎机黑番”籍贯考》,被评为第二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2、2009年12月4日,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王勤教授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采访,谈即将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点解读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经济、外交及战略意义,分析该自由贸易区建成给双方特别是对东盟国家、企业和民族带来的实惠,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此次采访将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办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倒计时”特别节目向东南亚地区播出。
3、2009年12月7日,东南亚最有影响力的华文报纸——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长篇导论,介绍了东南亚研究中心庄国土教授将于12月12日赴新加坡演讲的内容。庄国土作为本周六举行的由《联合早报》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联办的2009年度吴德耀文化讲座的主讲者,受《新汇点》的“汇客室”之邀,接受主编周兆呈专访,探讨中国新移民在东南亚的演变、特点以及相关的一些问题。
4、2009年12月11日,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王勤教授参加由财政部主持的“加强大湄公河经济合作研究”的论证会,就我国参与大湄公河经济合作的战略目标、思路及政策建议发表自己的看法。
5、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观点新闻栏目,以“海外人才回归趋势正在加速”,刊载对东南亚研究中心庄国土教授的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