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banner
网站公告列表

返回首页
中心简讯|教学园地|学生园地|学术空间|媒体评论|基地简报|基地期刊|东南亚数据库
中心图书馆|网络资源|走进东南亚|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马来西亚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主页|华侨博物院|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 媒体评论 >> 报刊评论 >> 正文
  [组图]【星洲日报】《鹭岛南望》专栏:刘计峰 | 回儒再对话 安华有深意       ★★★ 【字体:
【星洲日报】《鹭岛南望》专栏:刘计峰 | 回儒再对话 安华有深意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2-18    

回儒再对话 安华有深意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教授、马来西亚研究所所长

刘计峰


2023年11月29日,回儒领袖对话峰会(Islam-Confucianism Leadership Dialogue)在吉隆坡举行,首相安华、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国际伊斯兰大学伊斯兰思想与文明国际研究院奥斯曼巴卡尔教授,以及来自政商学界的数百人与会。著名儒家学者、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通过Zoom与安华隔空交流。在对话中,安华回顾了他与杜维明数十年的友谊,直言他在狱中研读杜氏著作,深谙其哲学思想。

今年上半年访华时,安华未能有机会与身在北京大学的故友重逢。杜先生写了一封亲笔信函,晚宴时由他人转呈安华。从现场照片中可以看到,安华目光祥和,专注地阅读老朋友的来信,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这场对话再次引起马来西亚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令人想起28年前那场经典的回儒对话会。早在1995年,时任副首相安华就在马来亚大学与杜维明教授对谈,展开了一场颇为引人瞩目的回儒文明对话,一度被传为佳话。

事实上,安华关于多元、包容、对话的政治纲领并非一以贯之。安华于1971年创立伊斯兰青年运动,醉心于伊斯兰复兴。在被延揽至巫统体系的初期,他仍是种族路线的执行者。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90年代以后安华的政治理念出现极大反转,尤其在担任副首相之后,他开始倡导多元主义、文明对话与社会包容,其立场与早年领导伊斯兰青年运动和加入巫统后的表现,可谓大相径庭。他关于文明对话与多元包容的立场与观点,在90年代中期渐成体系,并在1995年第一次回儒文明对话中充分展现,令人印象深刻。

次年,安华在新加坡出版英文书《亚洲的文艺复兴》,以其头像做封面,深沉凝眸,颇有思想家的气质。他在书中探讨了宗教、文明、伦理、道德、正义、民主等议题,展示了包容的多元主义立场,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

该书因此被视作安华的政治宣言,安华借此向国际社会展现他开明的政治领袖形象,声望一时无两。然而,好景不长,亚洲金融危机后,安华从权力高位跌落,锒铛入狱,此后是二十余年的在野与艰苦抗争。

苦等25年终登相位,安华已没有了巫统和马哈迪的钳制,有机会系统推出自己的施政理念。此时的安华早已不是70年代那个热烈的、激进的青年领袖,也不再是90年代那个以深邃思想家示人的副首相。他年近八旬,若是个普通人,大概率是赋闲在家,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但作为政治家,他依然精力充沛,意欲施展抱负。然而,岁月不曾饶过任何人,经过数十年政治岁月的涤荡、磨炼,他正在变得苍老。另一方面,岁月也让人沉淀,此时的他内心应该变得平和的多,对文明、文化、宗教、对话等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安华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分裂日益加剧和不容忍的时代,文明对话显得尤为急迫,伊斯兰与儒学思想中共有的智慧、伦理能够指导人们的行为。他呼吁摆脱亨廷顿式的文明冲突论,倡导建立并发展“对话社群”(dialogical community),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融合,在交流对话中和谐发展,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杜维明在对谈中强调,应促进不同精神传统之间的理解与对话,对其他文明的尊重与欣赏既能开启自觉,也有利于实现“对话文明”新形态,对人类的未来有重要意义。文化多元并不意味着必然的矛盾分歧,而是饱含生机,无论是儒家还是伊斯兰,都蕴含着“学以成人”(learning to be human) 的精神内核。文明对话既是实现合作、化解冲突的方式,也是一种内在价值,是实现“天下归仁”的必由之路。因此,伊斯兰和儒学的对话不仅是两大精神传统的交流,更是全人类的福祉。

考虑到安华早年的政治立场,很多人对他的理念抱持怀疑态度。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族群、多宗教的马来西亚,安华关于对话社群的倡议,以及意欲建设一个多元、包容的国家的施政理念,对这个国家和人民无疑是个福音。

然而,中国有句古话,“形势比人强”。伊斯兰民族主义不断抬头,伊斯兰党在第15届全国大选中强势崛起,成为国会最大党,掀起“绿色海啸”。大马族群政治根深蒂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与现实相映照,安华意义上的对话社群是个美好的愿景,无康庄大道可走,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但中国也有另一句古语,“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意思是道路虽然坎坷,但一路前行终将抵达。


  • 上一条:崔曙律师在《联合早报》发文:越南“竹子外交”对当地中企的影响

  • 下一条:【星洲日报】《鹭岛南望》专栏:王虎 | 中马互免签证:超越旅游的想象
  • Copyright© 2013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站长:titicka
    厦门大学南安楼,电话:0592-2186414,传真:0592-218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