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banner
网站公告列表

返回首页
中心简讯|教学园地|学生园地|学术空间|媒体评论|基地简报|基地期刊|东南亚数据库
中心图书馆|网络资源|走进东南亚|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马来西亚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主页|华侨博物院|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 教学园地 >> 课堂内外 >> 正文
  [组图]一样的侨乡,不一样的猴屿       ★★★ 【字体:
一样的侨乡,不一样的猴屿
作者: 陈榆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07-26    

一样的侨乡,不一样的猴屿

——厦门大学战略队走访猴屿郑村

记者陈榆报道


 

图为队员们与猴屿郑村村支会会计部门负责人郑新航先生合影


以福建省长乐市华人华侨为研究主题的厦门大学暑期实践队——战略队于2012年7月25日走访了长乐市猴屿郑村。作为此次实践的关键一站,队员们不仅向村干部打听了猴屿华人华侨的基本情况,还实地参观了包括猴屿文化宫在内的几项由华人华侨投资修建的项目。

“发扬敢为、能为、有为精神,建设文明、和谐、幸福侨乡”,郑村村支会外的公路旁立着一块醒目的宣传板。在拥有众多侨乡的长乐市,猴屿是普通的,但它又有许多特别之处。郑村村支会会计部门负责人郑新航先生首先向队员们介绍了猴屿人口的现状。“目前,猴屿有人口四千多人,但在美国的猴屿人超过两万。”如此高的移民比率即使是在长乐市也算特例,而猴屿人口有继续减少的趋势。对于猴屿的移民现象,政府既不鼓励,也不限制,而是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郑先生在受访过程中表示自己过两年也将出国与“远在美国的妻儿团聚”。

侨汇的涌入让猴屿的人均收入处在长乐各乡镇的中上水平,但是大量移民导致的人口锐减问题相对地制约了社会的发展。人口规模过小,已经成为当地开展教育的最大限制因素。从郑先生口中,队员们了解到猴屿的中学已经停办,孩子们必须寄宿到市区的中学才能继续自己的学业。原先猴屿四村(张村、郑村、象屿村、浮歧村)各自拥有一所小学,如今也已合并。由于移民以青壮年为主,猴屿老年人口比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人口结构不合理。

除了移民人口众多,猴屿与长乐市其它侨乡的不同之处还在于移民时间早。多数侨乡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形成移民的热潮,但是猴屿在上世纪初就形成了移民南亚各国的传统,改革开放后移民的目的地以美国为主。居住海外的猴屿籍华人华侨仍然与家乡保持密切联系,他们通过投资、捐款等途径支持家乡的建设,其间涌现大量出色的企业家和公益家。“很多家庭虽然全家成员都已移民至美国,但是他们还是会在猴屿盖一座房子作为根治故土的象征”,郑先生说。

郑先生也回答了队员们非常关心的海外张村学子频频考取美国名校的问题。移民美国的猴屿张村家庭由于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取得了非常卓越的学业成就。几十名猴屿张氏学子纷纷考取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重点大学的传奇已经成为猴屿人的骄傲。由于猴屿移民的时间较早,许多家庭在美国的发展已经超过两代,先辈通过刻苦的打拼为后代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成长环境。如果说早期的华人华侨以从事餐饮业为主,那么今天他们从事的工作可谓遍地开花,金融、医疗、法律等领域同样可以找到华人华侨的身影。

离开村支会的办公室,郑先生带领队员们深入郑村乡间,参观了一些与华人华侨投资紧密相关的工程与建筑。天空中下着大雨,一些工人在河边旁冒着阴雨搬运着材料,郑先生介绍说那是海外华侨投资建设的一项水利工程。沿着河道方向,队员们参观了猴屿当地的村民住房,它们气势雄伟,但多是无人居住的空房,因为它们的主人远在海外。老人娱乐园和它附近的猴屿文化宫都是华人华侨支持建设的项目,它们都极大地丰富了猴屿当地老年人的娱乐生活。队员们最后参观了文化宫一楼的戏院,它的功能主要是不定期上演老年人喜爱的戏剧。戏院有一千多个座位,由于今天没有安排剧目所以稍显冷清。

一边是逐步完善的公共设施,一边是不断缩小的人口规模,猴屿的发展方向在队员心中留下了疑惑。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海外茁壮成长的猴屿人始终扎根于家乡。走访猴屿,将进一步增加战略队对长乐市华人华侨状况的了解,让他们自信可以交出一份完满的实践成果。


  • 上一条:“战略”第一站之走访福建长乐市外事侨务办公室

  • 下一条:悠悠桑梓情——战略队访长乐市华侨博物馆及长乐市华侨联合会
  • Copyright© 2013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站长:titicka
    厦门大学南安楼,电话:0592-2186414,传真:0592-218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