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5日下午,“南洋问题与全球视野”系列讲座第二十五讲在厦门大学南安楼301-3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大国政治下柬埔寨外交政策的新调整”,主讲人为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讲座教授,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政治系教授、东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Kheang Un。讲座由厦门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南洋研究院张淼副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杨保筠教授担任与谈人。
张淼副教授首先代表学院对Un教授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并向与会师生和嘉宾介绍了Un教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并引出“大国政治下柬埔寨外交政策的新调整”这一主题。
首先,Un教授讨论了现有国际关系理论中关于影响国家联盟选择因素的流行论述,并反思了这些理论的局限性。当下,以“无政府状态”作为分析出发点的结构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是用来解释国家间结盟的经典理论。这些既有的现实主义分析框架认为,崛起国通常会给体系中的小国带来安全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挑战。而与现有的守成大国合作对崛起大国进行“制衡”,或是“追随”崛起大国,成了小国的仅有选择。Un教授敏锐地指出,这种思维方式虽然简洁明了,却也忽略了诸多可能影响国家行为选择的重要变量,包括全球化大背景下活跃于国家间的非国家行为体,以及各国多样化的国内政治因素。
接下来,Un教授介绍了“制衡”“追随”“对冲”战略的不同内涵并重点区分了“纯粹追随”和“有限追随”的概念。与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完全同某一大国明确绑定的“纯粹追随”策略不同,选择“有限追随”意味着一个小国可以在政治上释放出对于崛起大国的伙伴倾向,但同时不会远离守成大国,更不会主动在军事上“选边站”。
其次,Un教授谈到了柬埔寨与美、中两大国接触的历史和经验。Un教授指出,柬埔寨曾在1993年至2010年间试图采取更加西方化的发展模式,希望与美国积极接触。然而在双方交往过程当中,柬埔寨政府逐渐意识到美西方国家以“民主”之名改造柬埔寨内政的做法不仅有损害国家主权之虞,且并未顾及柬本身的政治文化与社会经济状况,这使得洪森首相开始思考为柬埔寨的生存与发展寻找更多样化的路径。2010年以后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使柬埔寨的政治家们看到了帮助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新希望,尤其是中国提供的不带政治条件的经济援助和大额的外商直接投资被认为符合柬埔寨的需求。2010年12月,柬埔寨与中国确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洪森首相也坦言:“(相较于美国而言)中国说的更少、做的更多。”
再次,Un教授还提到了日本近些年在柬埔寨影响力的上升。结合自己的多次田野调查、访谈,Un教授指出日本目前已在柬埔寨投资了近1700家企业,并帮助柬埔寨提升了汽车、电子零部件制造领域的生产水平。Un教授特别强调,同中国类似,日本在与柬埔寨交往时也并未像美西方国家一样大打“人权牌”,而是在尊重柬埔寨主权与文化的前提下与柬展开交流与合作。
最后,Un教授指出,目前柬埔寨政府采取了对中国的“有限追随”,但与所有大国维持良好的关系以获得更多经贸合作机会、援助是柬埔寨的首要关切。
与谈人杨保筠教授对Un教授的发言做出了高度评价,并赞扬Un教授对于柬埔寨处理大国关系的解读对中国学者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杨保筠教授最后谈到,中国和柬埔寨是地理邻邦,两国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当前,中柬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双方致力于建立中柬命运共同体,为两国和地区的发展而努力。在此进程中,进一步发展和加强中柬两国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必将为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问答与交流环节,线上、线下的与会嘉宾就“柬埔寨在东盟中的角色”、“柬埔寨外交经验对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借鉴意义”、“柬埔寨对于地区合作机制的贡献”等议题与Un教授展开了交流,Un教授对于问题都予以回应和解答。
文案:李昂
图片:韩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