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东南亚非传统安全问题与挑战研讨会”暨《南洋问题研究》《南洋资料译丛》两刊选题会在福建厦门顺利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实务行业的专家,会议代表结合自身研究专业和实践经历,分享了对中国与东南亚非传统安全研究领域最新研究热点及两刊选题的意见和建议。会议由南洋研究院副院长、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冯立军主持。
会议开幕式上,南洋研究院院长、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李一平致辞,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致以诚挚欢迎,希望在新的时代和国际国内背景下,此次会议为诸位学人提供思想交流平台,并预祝本次选题会圆满成功。
本次研讨选题会共分为四个专题,分别是“中国-东南亚边境管控、跨国跨境犯罪与警务合作”“中国-东南亚海上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公民在东南亚面临的安全风险”“中国公民在东南亚的海外保护问题”。研究人员从各自的研究及实务领域出发,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详尽阐述各自观点,引发了线上线下的热烈讨论。
在“中国-东南亚边境管控、跨国跨境犯罪与警务合作”的专题讨论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教授马忠红以东南亚跨境电信诈骗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了东南亚地区跨境犯罪的形势及对策。她指出打击跨境犯罪的四个难点:主要犯罪嫌疑人抓获难、犯罪事实和证据核实取证难、彻底打击犯罪网络难、国际合作难,强调打击东南亚跨境犯罪应注重侦查观念革新、打防并举,借助企业、外交等多重力量合作形成对跨境犯罪的全链条打击。云南警官学院副教授张洁阐述了澜湄流域云南一线跨境犯罪问题,通过回顾论题的现状和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警务执法合作的新路径,包括:缔结澜湄流域国家间多边协议、夯实政治共识、完善执法机制和科技支持等。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春探讨了中国与东南亚反洗钱多边合作机制构建,着重分析了当前东南亚反洗钱的多重特点,认为中国与东南亚的多边合作机制需要针对具体国情、政情、民情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剖析,寻求技术性和法律性解决路径,在不断磨合中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成就具有生命力和开放性的合作机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教授刘涛聚焦跨境电信诈骗的治理问题,认为跨境电信诈骗的防范可从观念、治理、侦查三个维度进行创新,加强劝阻与规劝、重视宣传和国家层面的警务合作。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教授王付兵以跨国网络赌博活动为例分析了中国公民在东南亚的跨国犯罪与警务合作。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胡欣强调了边境安全管控中的信息能力建设问题,认为全面评估、国际合作、科技赋能、体系联动是加强信息能力建设的有力抓手。
在“中国-东南亚海上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专题讨论中,外交学院教授、《外交评论》执行主编陈志瑞从南海维权的成效和对南海问题的思考两个角度辨析了中国应对南海问题的维度,认为中国可综合考虑国际压力、改善民生、拓展合作、加强国土教育等多个视角促进南海范围的安全合作。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德星阐释了“海上丝路”背景下的东南亚地缘安全问题及其风险管控,认为当前东南亚地缘安全问题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在实操层面,东盟很难作为整体行动,二是主要大国在东南亚海洋方面的战略运筹和战略强制,三是外部力量对东南亚的战略塑造仍在行进过程当中。“海丝”对东南亚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大国战略投射,而且主要是对东南亚海洋国家,因而与其他域外力量形成战略博弈,中方应该把握机遇,规避中美传统安全问题。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任远喆从国家和体系的多维度探讨了美国-湄公河伙伴关系与中国-东南亚国家非传统安全合作,给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教授许可通过对相关政策文件文本的梳理,聚焦打击海盗问题,对中国东盟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胡二杰从印太视域下印度与东南亚国家海洋关系的新变化、海上合作与印度的东向和东进、印度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的主要领域三个维度论述了印太视域下印度与东南亚国家的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教授皮军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环境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强调应对环境安全问题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健全机制、提高民众参与度。
在“中国公民在东南亚面临的安全风险”的专题讨论中,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孔建勋运用海外中国企业与员工调查数据分析了东南亚中资企业的属地化问题,提出了规避风险的路径。先丰服务集团西北区总经理陆东结合亲身经历详细介绍了中国海外安保企业的业态特征和发展状况,阐释了中国安保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道路。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助理教授林达丰论述了缅甸投资政治风险的种类与结构关系,指出在缅利益的风险可分为外交、缅甸内政和投资个案风险三种,外交和内政决定个案,个案层面的新情况或保护手法、分寸的掌握又可能影响对缅中外交或缅甸内政的动态,强调投资领域的新动态、民营资本进入可能会改变中资在缅风险发生的方式。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汪段泳基于近期田野调查的发现对中资工程企业海外城建项目的社区风险进行溯因,他得出结论认为主要问题包括项目主导权不足、业务形象尚未充分建立、存在政绩工程现象的风险溢出等多个方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程亚文详细分析了RCEP的越南愿景及其对中越关系的影响,从多个维度反思了RCEP对中越关系的影响。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助理教授包广将从需求、特性及影响三个维度论证了中国海外(东南亚)公民的本体性安全问题。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李峰从微区域角度出发审视了跨境安全治理机制中的人的安全与海外公民保护。
在“中国公民在东南亚的海外保护问题”的专题讨论中,外交学院夏莉萍教授诠释了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和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与保护,强调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和企业的保护应从提供信息、安抚情绪、协助医疗、交涉协调、考察指导等多个方面着手实施。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潘迎春着眼于海外中国公民安保机制建设,强调应建立专项法律保护海外公民安全,加强对海外公民的法制教育,完善预警机制和重建机制,充分发挥多主体联动协作能力,补足外交资源,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教授王望波从对侨民定义的厘清切入,着重论述了东南亚的侨情变化与侨民安全保护问题。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驰分享了关于保护我国海外利益的几点思考,主张应建立完善的海外安保制度体系,强化国家层面与合作国间的协定,完善评估管控机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着力打造培训基地,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加强国际合作。上海政法学院全球安全治理研究院博士韩冬涛以公共卫生事件为切口,探讨了公共卫生风险下的海外人民安全保护问题,强调应提高企业主动风险管理能力,尊重所在国宗教文化习俗。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张丹丹就中国在中东的领事保护发表见解,分析了中国在中东领事保护的迫切性与重要性,阐释了中国在中东领事保护的实践探索,展望了相关机制化建设的前景。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贺喜分析了在疫情和动乱叠加冲击下,拉丁美洲华侨华人及中资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认为各方应切实对待部分侨胞们要求回国的利益诉求,中资企业应做好综合研判,处理好环境与劳工的关系,加强与学术界和相关智库的合作。
最后,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周桂银教授主持会议闭幕式,东南亚研究中心/南洋研究院教授、基地主任、两刊社长范宏伟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达感谢,表示将充分整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期待未来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本次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