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6日上午9点30分,第五届亚太青年学者“海上丝绸之路”研讨班厦门大学分论坛在我院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南洋研究院负责承办,邀请了来自东盟十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从事亚太地区安全问题研究的青年学者十余人参加。来自各地的青年学者与我院师生就“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经验与借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在双方简要做相互介绍后,由东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南洋研究院副院长吴崇伯教授致欢迎词,对到场的来自各国的青年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的历史与学科设立以及当前的发展情况。吴崇伯教授指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在近几十年以来经历了巨大的飞跃,当前中国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东盟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因此对于中国东盟研究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对发展双边合作有重要促进作用。
随后,我院廖少廉教授在研讨会上以“厦门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以及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现状”作主题演讲。
廖老师首先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在古代丝绸之路不只是单一的道路而是一个联通中欧的贸易网络。丝绸之路在12世纪开始衰落,主要原因不仅有环境的因素也有政治不稳定战争的因素。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有造船航海技术的提升,以及国内对外贸易需求和降低贸易成本的需要。
随后,廖老师还谈到厦门的历史发展以及当前作为经济特区的重要作用。厦门始建于宋代,在清朝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港口并在鸦片战争时期成为五个开放港口之一。解放以后,厦门随着改革开放成为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同时厦门还是华侨之乡。20世纪90年代,近一千万福建人向东南亚迁移。华侨对东南亚与中国的经济建设有巨大的影响,如今他们扎根南洋,融入到当地。厦门经济特区设立的目的在于作为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并以此促进出口导向型产业发展。在未来,厦门将持续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增加对外贸易。
最后,廖老师还简要阐述了一带一路研究当前的现状以及挑战。当前一带一路的研究在国内与国际政府、智库、高校等研究机构开展,研究的主题与学科更加多样化。一带一路在实践过程中,同样遇到诸多挑战,例如:环境保护问题、社会责任问题以及债务问题的担忧。在未来,我们将增加与国外各领域的合作,不仅通过贸易投资与各国建立联系,还通过协同建立标准化规则与监管实现治理的互联互通。
最后的讨论环节双方学者就中国渐进式开放以及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国经验展开讨论。首先双方讨论了厦门、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原因,以及经济试验区和自由贸易区同时存在这一现象。中国渐进式对外开放策略,以及一系列对外合作开放的举措得到了一致认同。在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问题上,国外学者十分肯定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成就,并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经验。针对如何应对一带一路建设中沿线国家地区差异性较大这一问题,我院老师认为,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倡议,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应当与当地政府学界进行沟通交流,让中国经验更加符合当地实际经济情况。而中国也在搭建例如一带一路峰会之类的沟通交流平台,建立协调共建机制。
最后双方互赠礼物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