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banner
网站公告列表

返回首页
中心简讯|教学园地|学生园地|学术空间|媒体评论|基地简报|基地期刊|东南亚数据库
中心图书馆|网络资源|走进东南亚|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马来西亚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主页|华侨博物院|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 中心简讯 >> 中心动态 >> 正文
  [组图]【读书会回顾】南洋侨史与日本南侵       ★★★ 【字体:
【读书会回顾】南洋侨史与日本南侵
作者: 康君如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19    

6月15日下午,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第七期国关系列读书会/第四场南洋真人馆沙龙暨厦日读书会第二期在南洋咖啡馆如期举行,受邀的主讲嘉宾原江苏省海安县侨联主席徐筑先生和南洋研究院博士生史勤分别作了题为“共织柔情终不朽艰辛历尽两心知——一个归侨‘士’家的百年史诗”“日本对东南亚的侵略与殖民统治”的专题分享,带领我们走进南洋华侨与日本南侵的故事。

本院副院长施雪琴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徐筑先生是满族人,满姓舒穆禄氏,其曾祖父徐德泉为清代芜湖道台,祖父徐心国乃清末爱国人士,父亲徐天从古典诗词、书法绝佳。

徐筑为诗人徐天从、潘学静之长子,1937年生于新加坡,1947年回国,是第二代老归侨。他以其母回忆录《九十年的回忆》为主线,平静又动情地追忆往事:“九·一八”事变时,他的父亲母亲在东北;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攻陷巴黎之际,其父母带他去法国巴黎;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太平洋战争时,他们一家在新加坡与印度尼西亚;国共决战时刻,他们全家在南京;新中国的整风反右、“文化大革命”时,其家人均在大陆。

徐先生谈到在这些动荡的岁月里,其父母与文化名人的交往,包括画家徐悲鸿、司徒乔,诗人郁达夫,出版家胡愈之,思想家常燕生,历史学家左舜生,新闻家郑楚云,资深报人张悯生,朝鲜的革命斗士金百畮,爱国华侨陈嘉庚、黄孟圭、黄曼士、王纪元和张楚琨,海外教育家李春鸣,长期从事侨务事业的张国基、董寅初,作家王任叔、杨骚、汪金丁,还有许多诗文共赏析、吟诵作诗常相聚的朋友,如李善基、黄松鹤、林揖舜、廖铭诗、梁智蔚、丘正欧。

徐筑所述他们一家特殊且有代表性的经历,亦是中国20世纪历史的缩影。徐先生强调其母要求回忆录绝不可以有一点虚假,不允许艺术加工。风雨砥砺,岁月如歌。徐天从的次女徐织在为母亲整理回忆录时写道:“母亲在口述往事时总是面带微笑,这种微笑会感染每一个听到他们那一代故事的人,布满皱纹的微笑虽有沧桑却实实在在的深邃,我始终找不到泪水的痕迹”,“母亲用诗的情怀生活,生活在不是诗的环境里,却用诗的思维感受和解释生活,她与父亲的共通之处就在于此,于是,无数愁绪和欢乐,多少困苦与委屈都变为平淡的深沉。”

(徐天从年谱,根据徐筑先生的分享及《九十年的回忆》整理)

在读书会的下半场,本院博士研究生史勤就“日本对东南亚的侵略与殖民统治”的话题,为大家呈现了日本“侵略篇”、“殖民统治篇”、“战败篇”三大内容。

在“侵略篇”中,史勤交代了日本对东南亚的侵略过程,着重介绍了日本侵略东南亚的目标及理论。

在“殖民统治篇”中,史勤围绕日本对东南亚的统治措施及其方针政策展开论述,并分析了日本对土著、华侨政策的异同。

在“战败篇”中,史勤给大家展示了日本终战诏书和降书等原始材料的图片。最后,史勤还分享了他在东京大学搜集材料的经验和相关的网络途径,并向大家推荐日本与东南亚研究的参考书目。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深受感动的中文系副教授郭惠芬先与徐筑先生探讨了《瘖父詩藁:徐天從先生詩選》的细节,以及东南亚的古典诗词研究等问题,郭老师已出版《中国南来作者与新马华文文学:1919-1949》、《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东南亚卷》等学术著作,徐先生表示愿意奉献自己所收集的近千首诗作,支持郭惠芬老师开展相关研究。

随后,张长虹老师结合徐先生的内容,推荐了施雪琴、居玛丽的合著《南洋明珠侨教典范:雅加达中华中学校史(1939—1966)》。

对于此书,施雪琴教授补充道:徐筑先生之父徐天从先生在印尼雅加达任教的华侨中学,在印尼华侨教育史上享有盛誉,它被称为“华侨的骄傲”,是上个世纪印尼乃至整个东南亚华侨学校的典范,它开创的学生住校模式、师范教育模式、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学生会组织模式、校友会与教师联谊模式,使之在印尼华侨教育史上独树一帜。华中大力传承中华文化,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为中国和印尼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施老师结合自己多次前往印尼的经验,发现目前印尼华人以校友会的形式活动,对印尼华文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施老师还谈及她对菲律宾华校的关注。

徐筑先生是名医生,1987年因为归侨身份,担任全职归侨工作人员,曾任江苏省海安县侨联主席多年,对华侨史料的收集整理等侨务工作做出了贡献。徐先生接着分享了自己对华侨与华人、老归侨与新归侨的看法,并回答了老师同学们的问题。

读书会行将结束之际,徐筑先生把徐悲鸿、司徒乔先后为其父亲和母亲所作的画像(复制版)以及其父所写的书法作品(复制版)赠与本院,由施雪琴教授和张长虹老师接受。

1949年9月9日,秋雨初霁,徐天从在杭州峰西精舍写下《怀闵生三首》:

其三

苦从梦寐忆风姿,浊酒何能慰远思。

共识柔情终不朽,艰辛历尽两心知。

以此感念1930年代初,他在齐齐哈尔时,张悯生赠之诗云:

书卷撑肠血满腔,幽居城北誉无双。

聪明真个欺冰雪,匹马寻诗到嫩江。

注:闵,古通“悯”,张悯生与徐天从通信中自写成闵生。

通过这场分享会,大家窥见的不仅是华侨在颠沛流离、动荡岁月中的不易与艰难生存,更让人深深敬佩的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历尽苦难而葆有士的精神,他们是中国社会的良知和脊梁,用生命呵护名节,以艺术再现真情。知史明鉴,愿天下大治,苦难不再。

文:康君

图:叶皓明

  • 上一条:祝贺本院教师陈锴博士负责教授的《谈判学》课程获得厦门大学第五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立项

  • 下一条:祝贺本院教师陈锴博士负责教授的《谈判学》课程获得厦门大学第五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立项
  • Copyright© 2013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站长:titicka
    厦门大学南安楼,电话:0592-2186414,传真:0592-218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