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源中华文明,建立历史自信”——“探寻海丝文化”寒假社会实践队寻访泉州东亚文化之都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9日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深入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省情、社情、民情,进一步增进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学习理解,增强青年学子的历史自觉、历史自信,“探寻海丝文化”寒假社会实践队于2023年2月前往泉州市开展为期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品读“海丝文化”独特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自立自强精神力量。

探访海丝历史遗迹,感悟多元泉州文化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贸易繁荣、文化交流频繁,形成了多元包容、异彩纷呈的文化面貌。实践队走进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该馆通过沉浸式的观影、数字展览、桌游互动、墙面沙盘等新技术,以生动趣味的表现手段呈现出了文化交融的繁荣盛况,重现这条贸易之路、风情之路和文化之路的风采。

“半城烟火半城仙”,实践队走进泉州历史文化地标——开元寺,与其他佛教寺庙相比,开元寺最大的特色,便是中外宗教、艺术文化的融合。宋元时期,泉州以“东方第一大港”的宽博胸怀,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贾,多种宗教文化、艺术也得以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扎根、成长,泉州也因此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开元寺许多保存至今的珍贵遗迹,成为泉州辉煌“海丝”历史与中外宗教文化频繁交流的历史见证。

千年前,城南水门沟渠纵横,舟楫往来,络绎不绝。实践队在水门巷繁华热闹的一个角落找到了一块龟裂的石碑,上书“宋泉州市舶司遗址”,这是我国现存的唯一的一处古海关遗址。市舶司是宋元国家政权设置在泉州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其设置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对宋元泉州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以及海洋贸易各参与方的共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古泉州“潮涨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繁盛景象便是描写蟳埔村的“妈祖巡香”日,蟳埔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古泉州港的重要港口,村民们以渔为生,视妈祖为海神。实践队员走进了蟳埔村体验赶海女传承下来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习俗。簪花围、大裾衫、宽脚裤是当地保留下来的独特民俗,亦是泉州千年‘海丝’文化的见证。经过几天的调研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往来之路,更是文化交流之路,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劳动、生活的智慧结晶。

繁荣丝绸陶瓷商贸,传播灿烂中华文明

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发展相伴,泉州与“海丝”沿线各国各地区的交流交往不断加深。在贸易互相往来的过程中,中华文化以其强劲的渗透力、感染力、影响力,逐渐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和浸润。德化陶瓷以“白”见长,瓷雕技艺享誉天下,宋元时期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口商品,此外,丝绸、茶叶等广受各国赞誉。除了物质文化之外,海上丝绸之路还将中国的宗教文化、语言文化、饮食文化等传到国外。

在这过程中,中华文化也不断地吸纳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族群的优秀文化,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身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特质。这种文化,将以海为邻,以海为家,耕海牧洋,征风逐浪,放眼四海,胸罗环宇,锻造出泉州人特有的理想高地、信念平台和胸襟气度;将梯航万国、贸迁四海的经历和收获,化作海纳百川,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包容、韧劲,化作全球化视野下,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多元文化的璀璨明珠。

厚植历史自信底蕴,铸就自立自强精神

历经沧桑变化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代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一带一路”倡议将历史与现代风貌融合在一起,将互利共赢的理念推向五湖四海。海上丝绸之路又一次成为国与国之间的桥梁与新时代的见证者,联动着这条通道沿线上各个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文化自信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逻辑起点。首先,中国文化具有集纳意义,包含了自强的力量、兼容的气度和通达的智慧等特点,适用于世界各民族;其次,中国文化包容大度,博采众长,具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特质;再次,中华民族具有谦虚、好学的美德。与其他文化交流时,不是傲慢、敌视,而是学习、借鉴;最后,中国人民长期形成的文化认同感,这种强烈的认同感使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紧紧凝聚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坚持文化自信是促进各国人心相通的重要前提,是掌握国际话语权,讲好“一带一路”故事的先决条件。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历史底蕴、强烈的文化认同、通达的外交智慧、适时的大国主张,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一带一路”故事的关键,也是我们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底气和信心。未来,我们将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坚定历史自信,铸就自强自立精神,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图文: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探寻海丝文化”寒假社会实践队

责任编辑:郭晓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