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马克思主义论坛第395讲:空间、城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8日 点击数:

7月5日,马克思主义论坛第395讲在囊萤楼216会议室举行。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怀玉教授与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室副主任强乃社编审应邀作题为《空间、城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分享报告。活动由副院长林密教授主持,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和硕博研究生共同参与研讨交流。

“为什么是空间?为什么是城市?”是此次论坛的第一个对话议题。首先,刘怀玉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学术追求,分享了他研究空间问题的动机。他提到,对空间和城市的研究,既源自个人从乡村到城市产生的“不适应”感,亦源自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地的“旅行”“越界”的追思。其次,强乃社同样强调了个体的感性经验在其转向空间、城市研究中的重要影响,此外,从中国学者的立场出发,强乃社主张,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城市理论的研究,应当坚持“盯着眼看”的理论自觉,关键在于吸收其“养料”,落脚点则在于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建构上。

“中国语境下的城市化问题”是此次论坛的第二议题。强乃社认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能够发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场性”;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讨论中国化语境下的城市化问题,需要反思这种在场性,将西方马克思主义转过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系。刘怀玉指出,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变革我们既有历史观的要求,需要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展现中国城市哲学蕴藏的独特内涵。随后,在场的师生积极参与了关于城市与空间问题的讨论,交流了各自的见解和思考。

最后,林密教授对嘉宾们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并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两位老师以贴近生活的视角切入,不仅全面展示了他们在城市、空间、西方马克思主义及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方面的独到见解,更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迪与方法论指导。这是一场饱含思维激发点的精彩分享活动,令与谈师生受益颇丰。


图|杨章红

文|赖靖雷

审核|林密

责任编辑|刘玉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