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1日,秋季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会“形势与政策”备课会在囊萤楼302会议室召开。备课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校学生工作部(处)教育科科长王志煌老师、外文学院团委副书记戴晓燕老师、“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出席此次会议。吴文琦副教授主持会议,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斌副教授做专题报告。
教育、科技、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肖斌老师指出,要重视“形势与政策”课在澄清观点误解、丰富理论内涵这一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情感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要在形势与政策课上讲透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应基于学科认知,准备具有学科属性的时政素材。肖斌老师提出,例如外语学院的授课教师可以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问题作为授课主题,航空航天学院的授课教师可以从我国航天事业的历史成就出发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肖老师建议将《求是》杂志作为重要的备课素材。他指出,只有将思想理论归根溯源、正本清源、才能发挥思政课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育人实效。
肖斌老师在引用中央最新出台的两本重要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和《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的基础上指出,我国要做到自信自立,就要立足关键领域、把握历史主动,发展核心技术,拓展更多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增强战略主动的体现,技术变量也是大国博弈之下的重要砝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更要明确价值指向,将其落实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来。
备课会接近尾声,参会老师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外文学院团委副书记戴晓燕表示,在授课过程中,要把一个兼具抽象性和学理性的问题讲清楚,需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重视“人”这一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寻找现实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入脑入心。
图文|陈梦琪
审|原宗丽
责任编辑|庄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