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组织
-
东盟及中日韩大学联盟东盟及中日韩大学联盟(ASEAN+3 UNet)成立于1995年。1967年8月,东南亚联盟(简称东盟)在泰国成立,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这5个东南亚国家一致通过了《东盟宣言》,旨在通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友谊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东盟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92年第四次东盟峰会时,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提上了议事日程。峰会上,东盟领导人提出,东盟应有助于巩固本地区的团结,增强本地区各国的自我认同,促进本地区一流大学之间已有的合作与交流,应建立一个由东盟成员国著名高校组成的机构。这个倡议后来促成了AUN的诞生。1995年11月,东盟各国高等教育部长会晤并签署了《东盟大学联盟宪章》,各参会大学签署了建立东盟大学联盟的协议框架,并成立了董事会。至此,AUN正式成立。
-
全球工程教育联盟全球工程教育联盟(GE3)是为了培养一批拥有国际视野的工科毕业生,由全球一批顶尖大学于1995年共同成立的一个高校联盟。来自该联盟内成员大学的工科类本科生可以到其他成员大学交流学习。这些本科生只需支付本国学校的学费,就能去海外学习,享受充实的留学体验,并在世界各地实习。
-
欧盟伊拉斯莫斯项目欧盟伊拉斯莫斯(Erasmus Mundus)计划案于2002年7月17日由欧盟执委会向欧洲议会与欧盟部长理事会提出,主要目的为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及促进与第三国(非会员国)的合作,以迎合教育全球化的挑战与创造欧洲成为卓越中心地位以吸引更多第三国研究生赴欧洲留学。其中欧盟硕士项目提供250个有名的欧盟各大学校际合作之“欧盟硕士”课程(至少包括来自三个会员国三所以上大学参与)予欧洲及非会员国学生攻读。所谓“欧盟硕士”课程将就现有的或将开办的硕士课程中挑选(含括各学门,且朝向联合学位或双学位或多学位课程设计,经欧盟聘专家委员会严格挑选方得命名为“欧盟硕士”课程),研究生至少需在两所大学就读,并获颁“欧盟硕士”文凭。
-
全球八校联盟为了应对全球教育挑战,仁荷大学与世界各地的高校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教育市场的逐步全球化,要求建立更为集中的伙伴关系。仁荷大学正寻求与全球公认的高校建立关系网络,并已经加快拓宽、深化与这些高校的合作。经过广泛的交流,仁荷大学及一组选定的机构同意讨论建立一个全球大学联盟。将由各国总统签署谅解备忘录。教职工及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合作,特别是仁荷大学与其他高校国际合作办公室负责人的合作充分阐述了该联盟的理念。通过以上交流,各高校决定着手建立由仁荷大学与其他七所高校组成的全球联盟,称作全球八校联盟。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简称“海丝大学联盟”)是由世界范围内的高水平大学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结成的非政府、非营利、非法人、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等教育联合体。联盟弘扬“和平友好、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本着自愿、平等、合作、发展的原则,搭建教育合作平台,推动盟校间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政策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 服务高素质、复合型及国际视野人才的培养;增进相互间的理解与友谊,促进不同国家间的共荣发展。联盟主要合作内容包括实施海丝创新行动、开展海丝游学计划、建设海丝培训基地、设立海丝联合基金、举办海丝校长论坛等。目前,联盟成员包括来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17个国家和地区的60所高水平大学。
-
世界能源大学联盟“世界能源大学联盟”是一个由多所在能源领域研究、创新、教育和国际化方面拥有共同战略目标的研究型大学自愿组成且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联盟。该联盟由创始院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发起,于2018年9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联盟全体成员大会上正式成立,第一批28所成员大学的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
合作高校
截止2018年底,我校与境外高校签订的校际协议书总数达372份,校际友好学校达241所(美洲50所,亚洲63所,欧洲75所,大洋洲10所,非洲3所,台港澳40所),其中,排名世界200强以内的合作高校49所;参与的国际及区域教育多边交流合作平台共14个,台港地区校际合作高校41所,国际化师资储备计划合作签约高校4所。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中国第一所在海外全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校园的分校。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奠基,被中央媒体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2016年2月,分校举行首批新生开学典礼。2019年9月,分校举行首届毕业典礼。截止目前,分校开设了15个“一带一路”建设急需专业,有来自马来西亚、中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优秀学生、来自中国、马来西亚、美国等地的360余名教职工,分校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