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5月11日01版)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以真干创造的实绩,才能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学思想、见行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明确要求。在主题教育中,从牢牢把握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到紧紧锚定目标任务,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再到全面落实重点措施,强化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抓好检视整改,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都充分体现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
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都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出来、干出来的,要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仍然要靠拼、要靠干。必须深刻认识到,奋进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推进着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不断作出新业绩、新贡献,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总体来看,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要清醒看到,干部队伍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尽管存在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任其发展,就会损害党的形象、贻误党的事业,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大历史节点上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满腔热忱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我们谋划推进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是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但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员、干部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这一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各级领导班子要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已有的部署和规划,只要是科学的、切合新的实践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就要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防止出现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现象,坚决杜绝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把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等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牢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也就在这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一席话令人警醒。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我们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总书记这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5月16日01版)
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典范和标杆。
近年来,各地领导班子陆续进行了换届,不少党员、干部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叮嘱树牢正确政绩观,“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要把这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大党员、干部实干担当、勇毅前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历史,立下又一座丰碑——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天安门广场见证历史性盛典。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夙愿。长期以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接续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在神州大地全面打响。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装在心里,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
“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宣示。
初心使命一以贯之,人民立场坚定不移。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
一次次重大会议、一次次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要求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外出考察专门到社区看看“大家都吃些什么菜”,走村入户询问“看病有没有保障”,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专门嘱咐“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无论到哪里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事情总是看得真切、问得仔细。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全州县毛竹山村考察,并到村民王德利家中看望。从客厅到卫生间,从厨房到熏腊肉的柴房,总书记仔仔细细看了个遍,详细询问有没有热水洗澡、电价贵不贵、自来水从哪来。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王德利由衷地说。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回答。
朴素的话语,揭示出深刻的道理:人民是历史性成就的逻辑起点,人民是历史性变革的价值源头。新时代十年,我们取得的一切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无不闪耀着一个光辉的起点——为了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抗击新冠疫情,从出生30个小时的婴儿到108岁的老人,不遗漏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碳排放强度下降34.4%,雾霾少了、山变绿了、江河清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学生视力、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进清洁取暖,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
奋斗为民,一诺千金。桩桩件件,映照着初心使命、责任担当;一笔一画,描绘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斑斓画卷。
2021年10月,山西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冯南垣村是农房受损较为严重的村落之一。2022年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这里,实地察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走进村民师红兵家,看到一家人正在做年馍,习近平总书记洗洗手也加入进来。一小块白面搓成长条,两端向内一卷,仿佛如意形状,再点缀两颗红枣……总书记三两下就做出一个枣花年馍。
“看了你们村,新建的房子质量很好,补贴也到位,老百姓家里年货备得足,很有年味,我心里有了底。”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温暖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时至今日,那段2013年11月3日发生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的对话,依然经常被提起,给人启迪——
“怎么称呼您?”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党为人民谋福利,人民永远跟党走。
群众的事干一件成一件,积水为海、积土成山,党的执政之基就会坚如磐石,就能汇聚起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今天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讨论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保护的问题。”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开门见山,“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10个字,振聋发聩。
“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就在会议召开时,沿岸一些地方正快马加鞭上项目。那时的长江已是处处千疮百孔,厂房污水横流、码头砂石漫天、轮船肆意排放、水质持续恶化……
是“竭泽而渔”还是“泽被后人”?如何看待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这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一个考验。
为子孙谋、为长远计,是时候改变了!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阐释这一决断背后的深思熟虑,称之为“立规矩”“下禁令”。总书记指出,我们块头这么大,不能再走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的老路。否则,一说大开发便一哄而上,抢码头、采砂石、开工厂、排污水,又陷入了破坏生态再去治理的恶性循环。
减污、扩绿、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沿江各省市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
实践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效果。政绩观、发展观是否对头,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
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要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关键在于树立和践行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这是一次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这是一次政绩观的校正和升华。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也曾面临许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经济增速放缓,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
怎么办?能不能用老办法,再来一轮强刺激拉动经济增长?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一锤定音:“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中央看一个地方工作得怎么样,不会仅仅看生产总值增长率,而是要看全面工作,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
老路不可行,新路在哪里?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发展规律,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理念一变天地宽。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注重量”向“追求质”转变,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抓新时代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不移用这样的理念来看待政绩,用这样的标尺来衡量政绩。
一段时间里,有的地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到位,导致违建别墅“整而未治、阳奉阴违、禁而不绝”,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群众反映强烈;有的地方为追求“绿色政绩”,强推“一大四小”工程,不切实际、劳民伤财,严重歪曲了绿色发展理念;有的地方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严重破坏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风貌,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城市的美好记忆和深厚感情;有的地方盲目融资举债用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建设,导致新开工项目数量迅速扩张,地方债务规模过大、债务风险突出,有的工程成为烂尾工程……政绩观严重偏差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巨大损失,教训深刻。
“江苏的发展,有一段时间,苏南、苏北不对称,苏北在发展冲动下,一度引进一些低端产业。响水,一声暴雷,就是当时埋下的恶果。当时GDP上去了,但为若干年以后的灾害性事件埋下了根。”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有代表发言时谈到了2019年的响水事故。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当时说给你们‘吃小灶’查安全生产。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牢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把这根“指挥棒”高高举起来,让这盏“红绿灯”真正亮起来,自觉对标对表,多做实事好事,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
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实干担当抓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首都北京向北400多公里,河北省最北端。一弯深深的绿色镶嵌于此。
这就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在中国沙化荒漠化分布图上,地处风沙前缘的这一弯绿色,显得弥足珍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
一片林、三代人、数十年。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林场建设者们住窝棚、喝雪水、啃干馍,迎风斗霜,挖坑栽树,硬是在遮天盖地的荒沙地上营造出一块令世人瞩目的绿洲。
这是矢志不渝的拼搏和奉献,是对绿色理念的彻悟和坚守,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
“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做到‘两个维护’关键要体现在行动上,要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从讲政治的高度抓落实”;
“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
…………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体来看,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要清醒看到,干部队伍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得过且过;有的碰到矛盾和难题绕道走,把自身责任往外推,不敢动真碰硬;有的光说不练,表态快、调门高,行动慢、落实差;有的德不配位、能力平庸,挑不起重担,打不开工作局面;有的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底气不足、惊慌失措,等等。这些问题尽管存在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任其发展,就会损害党的形象、贻误党的事业,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要做到“实”,就要避免“虚”。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讲大话、空话,调研摆架子、装样子,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开不完的会议、填不完的表格、迎不完的检查,让基层不堪重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其目的就是纠“四风”树新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看看老乡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乡村振兴怎么搞”。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果园。
习近平总书记同老乡们亲切交流,并采摘了一个红红的大苹果。从当年的收成到种植技术、采摘方法、品种质量、销售价格,再到村民收入以及如何发展苹果种植和其他产业等,总书记问得细,老乡们答得实。
以身教者从。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从雪域高原到草原林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地方考察调研百余次。每次考察调研,总书记都对安排方案亲自把关,不搞刻意设计,尽量安排紧凑,确保调研深入群众、务实高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既需要世界观,也需要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一个“实”字,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为干部干在实处、干出实绩指明了方向,画出了路标——
“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实。要明确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任务,抓住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分清轻重缓急,加强政策配套,加强协同攻坚,加强督察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绝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能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
“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处理好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城市建设速度和人口聚集规模、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府和市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自身发展、城市建设和周边乡村振兴等重大关系,确保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避免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而导致发展观陷入盲区、政绩观出现偏差,进而出现落实不力、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既要有全局眼光,也要有历史眼光,领导干部必须彰显历史担当、增强历史主动、强化历史自觉。
“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
“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十年攻坚,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大步向前,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存和发展资源。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追求利在长远,就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棒接一棒,跑好历史的接力赛。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
强化党性锤炼,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2021年6月29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领导同志,出席颁授仪式。以党内最高荣誉,致敬这些来自各条战线的共产党人,致敬他们的杰出贡献——
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石光银,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黄文秀,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
“他们用行动证明,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发人深省。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错位的政绩观,说到底是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根子在于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抛弃了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员干部来讲,是有坚定理想信念,还是满脑子功利私欲,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行为举止。”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紧紧抓住“强党性”这个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语重心长——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
“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
…………
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部署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
每一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都是一次思想的淬炼、精神的洗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
树牢正确政绩观,必须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运用党的科学理论优化思想方法、解决思想困惑、检视自身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必须通过严格的党性锤炼,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以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切实把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贯穿到主题教育各项举措中——
理论学习上,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正确政绩观、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作为重点学习内容,深学细照笃行;
调查研究上,深度调研大肆举债、大干快上搞“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典型事例,解剖麻雀,查找问题,立行立改;
推动发展上,把树立正确政绩观、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张蓝图绘到底等作为重要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
检视整改上,把树立正确政绩观作为党性分析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推进整改的重要内容,适时开展专项整治并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堵塞漏洞、筑牢堤坝。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新的伟大征程上,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就一定能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3月04日01版)
“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明确要求,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在新发展阶段更加突出实践实干实效,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给人民办事的,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为民造福的历史。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我们党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对党员干部来说,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在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清醒认识到,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才能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新征程上,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我们就一定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