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邹至庄 简介

邹至庄(Gregory C. Chow)出生于1929年,祖籍广东中山,1951年-1955年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随后在麻省理工、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多所名校任教,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经济学会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主席,是国际著名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计量经济学大师。


其在经济学的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共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160多篇。在计量经济学方面尤为显著。20世纪60年代,他在理论方面创建的经济计量学的“邹氏检验”(The Chow's Test),以及提出的动态经济学谱分析方法和最优控制方法,蜚声国际。其中“邹氏检验”已经成为计量经济学中的重要工具。而普林斯顿大学的计量经济学研究计划更是以邹至庄命名,这些奠定了他在计量经济学领域的泰斗地位。


早在在80年代初,邹先生就十分关注中国的经济改革问题,是最早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海外学者之一,并多次回国向中国政府提出改革建议。曾任中国原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资深顾问,受到包括中国前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前任总理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并提供经济政策咨询。


邹至庄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经济,归纳了六个经济学命题:其一,私人所有制并不一定产生管理效率;其二,市场刺激手段对于经济迅速发展并不充分,市场体制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其三,政府的形式与经济发展速度无关,如果存在前面所说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只要有充分的政治稳定,经济均可能迅速发展;其四,不同的经济体制均可以为市场经济服务,对各种法律制度和所有制安排的研究,为习惯于观察西方法律制度下私人企业运作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挑战;其五,政治上的可行性是经济转型中的一种重要因素;其六,中央计划下的官僚主义经济体制难以消除。


20多年来,邹至庄频频回国,平均每年都来二三次,辗转各地考察,与政府官员、经济学界、企业家、平民百姓交谈讨论,举凡金融、贸易、农村问题、西部开放、人力资本等问题都有深入的研究。1985年他就在南开大学出版了其专著《中国经济》。近几年又接连出版了《认识中国》和《中国经济转型》。


邹至庄对中国经济及经济学最大的贡献,不仅是他自己的研究著述,更在于改革开放以后他把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首先带入中国,对在中国推广现代经济学教育功不可没,并为中国经济学界培养了很多人才。早在1980年代,他就担任“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美方委员会主席,被誉为“中国现代经济学的播种人”。


为了帮助中国学生出国留学,邹至庄热心联系,牵线搭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家教委的邀请下,邹至庄作为“美中经济学教育研究委员会”主席,联系、发起了“经济学培训中心”项目。自1985年起,“经济学培训中心”项目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办了十期;自1987年起,在复旦大学开办了5期,每期均邀请若干欧美著名经济学家和在西方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华人顶尖经济学家前来执教。1984年夏,邹至庄向国家教委提出了另外一个影响深远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的研究生,由他推荐到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选拔考试由国家教委出面组织,邹至庄亲自出卷,这就是著名的“邹至庄经济学留学计划”。如今已成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周林,当年是第一届的第一名,他说,那是美国学校了解中国学生的开端,为后来大批中国学生留美搭了桥。因此,“经济学培训中心”项目实际上成为了中国现代经济学教育的“黄埔军校”。


正因为邹至庄教授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作的特殊贡献和对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的关心和支持,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特别设立“邹至庄最佳经济学论文奖”。此外,香港城市大学,经济及金融系还以他的名义专设“邹至庄研究生奖学金”。


目前邹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的名誉教授,并多次为高校学生讲座,继续为中国经济学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邹至庄夫人

邹至庄夫人邹陈国瑞(Paula Chow)于1930年出生在上海,为上海世界小学创始人之一陈和铣的二女儿。曾就读于专门招收上流淑女的中西女中,1943年日军占领中西女中后,陈国瑞随同学转学至震旦女中,并在那里毕业。1948年陈家移居美国,陈国瑞先后就读于艾格伍学院、威斯康辛大学、芝加哥大学,获得芝加哥大学“社区管理”硕士学位。在一场朋友的订婚派对上,她认识了从广东来芝加哥大学读经济学博士的邹至庄。几年后,两人结婚,陈国瑞随夫姓成了邹陈国瑞(宝拉•邹)。


1970年,在经过了麻省理工、康奈尔大学、IBM等处的教职工作,邹至庄被普林斯顿大学聘为计量经济研究中心的主任。邹至庄、邹陈国瑞和三个孩子来到了普林斯顿。


和如今广泛推行反歧视政策的美国大学文化不同,七十年代的普林斯顿,远非“男女平等”,也不追求“种族多样性”。两年前,学校刚刚聘用了第一位女性正教授。一年前,大一新生第一次招收了女生。当时学校有三百多个国际学生,对于这些国际生,学校从来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和辅导。在七十年代的这所美国白人男性所主导的大学里,女性和国际学生都处于边缘地位。而全职太太邹陈国瑞却在 1974年给校长写信,建议成立一个国际学生中心,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融入美国社会。


在最初的几年,这个国际学生中心只是以 邹陈国瑞 无偿志愿的形式存在着的。1978年,校方终于批准将国际学生中心融入学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 邹陈国瑞 被聘为中心主任,直到2010年末她以八十高龄退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为万国国际学生服务的温馨之家只占着一个六平方米的迷你办公室,作为主任的 邹陈国瑞 只领着相当于“半全职”编制的薪金,只有一个助手帮忙,却几乎在学年中的每一天都会组织活动。到今日,大学的一千五百余名的国际学生中许多人的美利坚之旅便是从“国际新生周”的一系列迎新活动开始的。在学期中,有每周定期的民族特色聚餐,有与各类专业或者宿舍合搞的演讲、文艺、社交活动,还有“亚洲文化月”、“拉美文化月”、“国际节”等庆祝民族文化的大型系列活动。她的办公室向所有国际学生学者敞开,通过 邹陈国瑞 ,许多初来乍到者走向了热心的本地居民和英语口语志愿者。

(邹至庄)

(邹至庄夫人邹陈国瑞(中))

(邹至庄与夫人邹陈国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