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名师郑朝宗教授的研究生、已成长为著名学者的俞兆平教授在福建日报发表文章《又一位被“清华”破格录取的大家——写在〈郑朝宗论世界文学名著〉出版之际》。俞兆平1982年厦门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是郑朝宗先生“右派”平反后带的研究生,那时我是郑先生的助手,也是俞兆平的导师。兆平毕业后留校,学术成就卓著,教学成绩斐然,被评为博士生导师。他尽心竭力,收集郑先生的研究论文,编成此书,在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算是告慰先生,了却先生的一桩心愿。
书中反映郑朝宗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师从吴密先生等,概括了他一生学术成就。除“钱学研究”等方面之外,主要展示在现代小说研究上,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在刊物上发表世界文学名著的系列评论。兆平文中提到,郑朝宗先生1949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现代小说”这一领域造诣颇深,像他这样学贯中西的学者很难得,但文章散失不全,今幸得弟子尽力搜寻,编成此书。文章对郑先生的书香家世、平生遭遇以及其评论特色等都有述及,论述深刻,是一篇有大手笔风的佳作。
我作为郑朝宗老师的学生、同事,相处甚长,读了这篇文章,对郑先生才有了更全面了解,但只能写些琐记,了却一番心事。
我于厦门解放后从福建协和大学转厦门大学中文系,经考试,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当时《资本论》翻译家王亚南校长有眼光,把在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留学的郑朝宗招回,到厦门大学中文系当主任。我当时是郑朝宗的学生,他教写作课,思想开放,颇得教益。当时中文系有许多名师。我在校被评为厦门市模范青年团员,毕业时,郑先生在分配表格上填写:“长于写通讯报道,可培养为高等学校教师”,后因清华大学分配毕业生来系里,没有指标了,便分到荣誉军人学校工作,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伤、病员相处几年,感受“最可爱的人”的精神风范。后来厦门大学成立海外函授部,我被调回厦大中文系从事函授工作。此时反“右”运动刚结束,郑朝宗先生不幸被错划为“右”派,被暂停教学,去劳动,平反后才恢复教学,后又任中文系主任。我被评为副教授后,跟他及林兴宅老师为老、中、青教科研梯队,招收研究生。后来听说,他把自己申报博导的材料放在口袋里(即没交上去)。他淡泊名利,愿做人梯。
我当年作为郑先生的助手,为研究生讲马列文论课。申报教授时,要考英语,郑先生的外语是很棒的,但为避嫌,他让外语系主任林疑今教授出题。幸有及格,顺利评上教授。又赶上国家起用知识分子干部,被调任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化厅厅长等职。
在厦大和郑先生相处,学习他的学术精神,颇感欣悦。我后来单独招收研究生,把鲁迅著作研究以系列专著出版。当时郑先生还为老师开设英语教学夜班,为培养师资出力。郑先生外语很好,记得一次全校性大会发言,外语系主任只会讲英文,郑朝宗为全校师生全程翻译。
1992年参加在英国剑桥大学举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留影郑朝宗为人平和,一次和他一道开会,我表达工作很忙、很累的心情,他竟出然冒出一句:“许怀中会当官”,后来果然被调省里工作,离开了厦大。离开前,他和夫人在绿岛酒店请我,记忆犹深。
在省里工作期间,经常回厦门,也到母校看望郑朝宗先生。记得有次我和陈章武作家到群贤楼看望他,师母不幸逝世,郑先生躺在病床上,听我说有幸受美英国际人物传记研究部门邀请,到英国剑桥大学参加国际学术会,就住在他曾经留学的学院,校园风景非常优美,他十分兴奋,英文脱口而出:“那是他留学过的剑桥”。
他不幸逝世后,我曾参加追悼会,并作了发言。今读兆平文章和郑先生书,对他生平事迹的了解更全面、深入,郑朝宗老师永垂不朽!
许怀中,厦门大学1948级中文系校友,现年95岁,早年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曾担任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现为中国作协名誉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