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多模态物理能量神经调控”交叉团队招聘博士后

 

招聘启事

 

 

团队简介:

 

本医学交叉团队成员由来自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生物医学超声神经调控研究人员和医学部附属第二医院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生组成,以生物医学领域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发设计先进的多模态物理神经调控技术应用于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诊疗应用。团队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超声技术、神经科学、临床医学计算机人工智能和光学与遥感等学科,属于理、医、工、信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

团队未来三年拟在通过多模态物理能量神经调控治疗临床重点疾病领域选择二至三个关键技术及机制进行研究突破,重点研究以精准高效安全时空可控的多模态物理神经刺激脑调控为方向,实时神经刺激增效与时空脑调控重大神经性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疾病、高血压及前庭功能障碍等)的特异性成像与诊断治疗技术。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超声成像与检测仪器,攻克卡脖子技术,联合国内外一流的医学专家团队,将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助力生物医学领域专家破解重大疾病的前沿科学问题,做出具有特色和显示度的交叉创新性研究成果。

 

  • 研究背景一:多物理场耦合协同调控增效机制研究;研究计划一:神经元细胞在多物理场中的响应。

  • 研究背景二:多物理场在神经调控方中的应用;研究计划二:多物理场协同增效的技术研发。

  • 研究背景三:多物理场神经调控装置;研究计划三:多物理场神经调控装置研制。

 

招聘条件:

 

具有博士学位(一般在取得博士学位3年内),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具备团队精神和进取意识,恪守师德行为规范、学术道德规范。

根据交叉团队建设需要,招收具有生物医学工程光/声驱动的力/热的生物学效应医学超声影像声医疗设备技术等相关背景的申请者。申请人具有医学超声影像、声医疗设备技术等相关背景者优先,要求已在相关领域取得明显业绩,具有良好的学术发展潜力。符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科博士后招收条件,若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特别优秀的申请者可适当放宽。

 

 

福利待遇:

 

医学交叉博士后分为A、B两类,均实行年薪制,其中A类25万元/年、B类16万元/年,发放方式如下:

(1) A类前两年按20万元/年发放,中期考核合格及以上者后两年薪酬提高至25万元/年,并补发前两年薪酬共计10万元。不合格者转为B类管理。
(2) B类按16万元/年发放,中期考核优秀者可申报A类,由医学部组织专家评审,经教师聘任委员会审核、专班审议入选后,薪酬按25万元/年执行。以上为基本工资,不含医院绩效奖励。
(3) 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按国家规定缴纳。

(4) 聘期内享受学校子弟就学政策,可租住人才公寓。

 

 

联系方式:

 

张老师 15129042866  xjtusyzhang@xjtu.edu.cn  /   任老师  15929977660  renpengyu.xjut@xjtu.edu.cn

 

 

团队负责人简介: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团队负责人:张思远教授

 

张思远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历任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学分会副秘书长、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等。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Elsevier国际出版社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期刊(中科院I区)颁发的“Outstanding Reviewer”。近年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陕西及浙江省、国防与横向项目等30余项,作为学术骨干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相关工作在本领域国际刊物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 JASA,UMB, JUM, Ultrasonics等发表SCI等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参编出版国际上医学超声领域第一部生物医学空化研究英文专著(Springer出版社)、中文学术专著1部(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教材1部。参与完成科技成果鉴定与登记 1 项,该成果入选“2017中国十大医学进展。多次在本领域国际国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获青年论文竞赛优秀论文奖。指导研究生先后获得2019IEEE IUS “Finalist of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并获“Travel Support Award”,2019IEEE-UFFC-S Special-Topic School科研竞赛“Winner”并获“Travel Support Award”,与法国国家医学研究所(INSERM)联合培养研究生。

 

 

 

 

医学团队负责人:任鹏宇副研究员

 

 

任鹏宇,副研究员,医学博士,师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多通道人工前庭发明人Della Santina教授,从事神经信息编解码、神经调控在神经功能修复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可植入医疗设备的研发;现师从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徐宗本院士,从事医学人工智能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临床方面擅长神经调控技术,通过电流、超声等多模态物理能量治疗癫痫、痉挛性脑瘫、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疾病,同时致力于昏迷病人物理促醒治疗及神经功能修复;科研方向为多模态物理能量神经调控、神经信息编解码、人工前庭研发、光谱技术的应用开发、高端医疗设备研发,目前与电信学院陈军教授、生科院张思远教授联合开发出我国第一代仿生器官人工前庭原型机,与陈军教授联合开发出神经介入用微球囊造影剂推进器(即将投入临床使用),与张思远教授共同研发经颅聚焦超声治疗高血压技术及装备;近五年,在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以及省部级科研基金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北大核心2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参编著作2部,获国家级创新奖1项以及省部级创新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