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国乐鉴赏》课程思政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23-04-17   点击:

课程思政设计方案

国乐鉴赏与审美(第二章)

方小笛

1. 思政元素:

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音乐发展史——立德树人、文化自信、以美育人。

2. 结合章节:

第二章《国乐中的拉弦乐和吹奏乐——二胡、竹笛》。

3.教学方法:

本章内容采用案例式梳理、启发式教学和讨论、点评式互动等相结合的方式。

4.教学设计:

第一、案例梳理+讨论。授课教师梳理代表中华传统民族器乐——二胡和竹笛的历史沿革、乐器演变、乐谱传承、文化积淀、中西比较后,启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探讨传统国乐中的中华文化之魂

第二、经典音乐鉴赏。

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二泉映月》中,看到了阿炳的内心世界,音乐反映了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的沉重呻吟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表露了阿炳内心深处无法抑制的激情。艰难的生活,悲惨的身世,无情的打击,残酷的现实,这一切反映在阿炳的作品中不是悲观懦弱、颓丧消沉,而是深邃的思考、愤懑的反抗和热切的探求。

通过欣赏《良宵》《月夜》《苦闷之讴》等二胡名曲,了解民乐大师刘天华音乐创作的成就、改良乐器的贡献、改良记谱的高瞻、推广国乐的信念和社会影响的深远,仿佛看到了一个在一百年前为国乐发展奔走呼吁、潜心研究、积极拓展的国乐先驱砥砺前行,刘天华为发扬民族音乐特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奠定民族音乐教育基础、推动音乐美育的发展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我们。

欣赏当代二胡名作《赛马》《江河水》《豫北叙事曲》《信天游》《万马奔腾》等,让同学们感悟二胡表现技法的发展、民族情感的深邃、地域文化的多元和爱国情怀的担当,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

在对“竹笛”历史梳理中,强烈激发起学生对我国乐器文化历史的高度民族自豪感。如:1977年浙江河姆渡出土骨笛,距今约 7000年。1986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1987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7孔贾湖骨笛(距今约9000年),是世界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其后,从活泼流丽的《鹧鸪飞》中感受人们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愿望;从诗情画意的《姑苏行》中体味江南古城悠扬缠绵、婉转动人的旋律;从北派名曲《喜相逢》中会意情人惜别和重逢的心情;从热闹非凡的《扬鞭催马运粮忙》中体会农民喜送丰收粮食的热烈场面等。

第三、课程讨论。

(1) 教师布置讨论题目:影视、动漫作品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运用;每组20-25分钟,PPT+视频;讨论10分钟;

2)学生每组三人,每节课汇报2-3组,学生小组分别从影视、动漫两个部分对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创作背景、音乐运用、学理分析、哲学理念、文化归属等方面进行汇报、展示和讨论,学生参与性和互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课程思政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课程气氛热烈;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点评,与学生积极互动,在肯定学生展示研究

成果的同时,也为每组提出改进的问题和不足,教学相长,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授课质量、发掘学生学习的深度、升华课程思政的理念。

5.预期教学效果:

本章课程思政焦距:中华民族灿烂的国乐文化,从二胡和竹笛的历史梳理、演奏技法的演变、乐谱传承的发展、哲学理念的凸显、文化血脉的延续,呈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意境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彰显课程思政的时代主题和价值呼唤。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