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研究生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4-10-18 14:24:47 点击量: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领域简介

本领域依托能源动力专业学位领域,由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牵头、材料和物理学科支撑,培养面向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先进试验与测试、智慧能源、核反应堆工程、核技术应用、核化工与材料等领域科技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充分发挥西安交通大学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数十年来形成深厚的教学科研积累和学科优势,突出学科交叉、基础与实践并重,联合东方电气集团、中国航发集团、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行业龙头,具有优越的培养条件和坚实宽广的校企合作基础。

二、培养定位及目标

专项试点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产业链安全,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基础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突出,具备较强工程技术创新创造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难题,国际视野宽阔,扎根工程实践和生产一线的高水平工程师队伍。

围绕我国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核能工程等旋转机械发展的重大需求,落实学校“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以工程实际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工程知识与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一体化的协同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先进试验与测试、智慧能源、核能工程等领域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开发等能力,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我国能源动力行业的发展需求。

三、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

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年限为3年。

四、培养方式

(一)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培养环节按照“1+2”方式安排,1年左右在学校完成课程学习,2年左右在企业专业实践并完成学位论文工作。

具体安排如下:

1学年主要完成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习,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由企业技术专家到学校授课,同时鼓励将部分专业课主课堂移至企业,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严格教学管理和考核要求,学生必须按照培养方案完成指定课程学习并取得规定学分,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到企业专业实践,不符合培养要求的学生,由校企双方共同确认后,及时分流。

2-3 学年进行综合考核,开展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工作。专业实践须紧密结合企业生产一线研发任务开展,制定专业实践工作计划,撰写专业实践总结报告,专业实践成效可认定为学位成果。学位论文工作主要包括开题、中期考核、论文或报告撰写、预答辩、学术规范检查、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等环节。

(二)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培养工作,一般可采取以下方式开展联合培养。

1、依托在研合作科研项目开展联合培养

依托企业与学校已联合申报并立项的重大工程技术项目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导师组成校企导师组,根据工程技术项目需要,明确联合培养学生需求、联合培养任务与工作计划等内容。

2、依托企业工程技术需求“揭榜挂帅”开展联合培养

企业提出科研攻关项目及要解决的工程技术难题,发布工程技术项目需求,学校组织导师“揭榜挂帅”,与企业专家进行技术对接,明确拟开展合作的工程技术项目任务、实施方案、预期成果、联合培养学生需求、联合培养任务与工作计划等内容。

3、依托企业在研项目开展联合培养

依托企业正在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装备工程、重大基础研究等项目,以及企业自主立项的重点工程或科研项目等,由企业导师根据自研项目需要,提出联合培养学生需求及联合培养任务与工作计划等,商学校导师确认。

(三)校企双方应建立健全联合培养长效机制,明确双方权利与责任,全方位提供保障,一般应分别签订以下 2个协议:

1、校企双方联合培养项目合作协议(产业园区共同承担培养工作的,由学校、产业园区、企业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明确各方在学生管理、合作内容、条件保障、经费分担、人身安全、成果考核、导师聘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2、学校、企业、研究生签订三方协议(产业园区共同承担培养工作的,由学校、产业园区、企业、研究生签订四方协议),明确学生在企业期间,企业向学生发放报酬,购买商业保险,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和食宿条件,规定学生遵守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竞业禁止等要求。

五、校企导师组指导

采取校企导师组指导制度,学校、企业组建专家委员会,遴选双导师(组)。双导师(组)的共同条件为:政治立场坚定、爱党报国,业务精湛、学养深厚、作风一流,热心育人工作。双导师(组)共同负责研究生全过程培养(包括思想品德、学风和职业素养等方面教育),要求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汇报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及工程技术项目研究等阶段的进展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协商解决培养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工程技术项目研究、学位论文撰写等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学校导师应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较高的工程专业技术水平,有一定工程实践经历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了解所在专业领域国际最新发展情况。原则上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特别优秀的助理教授经批准也可担任导师,对于参与过国际国内重要工程项目的,优先考虑。学校导师重点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涉及的科学研究内容。

企业导师由在企业从事工程技术或科研工作,担任重要工程或科研项目、子项目负责人,且仍在工程技术或科研一线工作的技术专家担任。企业导师应有本专业领域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对于在工程领域表现特别突出的专家,可以在学历和职称上适当放宽。企业导师重点负责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工作涉及的工程实践内容。

校企双方须为每位学生在双导师(组)中确定一名学校责任导师和一名企业责任导师,明确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在学生培养各阶段的职责分工,双方导师应主动配合,共同指导研究生。学生在学校期间,企业导师应定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在企业期间,学校导师应定期了解学生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工作情况。企业需参照 《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 (教研〔2018〕 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的通知》(教研〔2020〕1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企业导师管理制度,规范并督促落实。

[学校与合作企业须根据相关专业领域特点和联合培养项目实际,进一步细化完善导师职责和分工,制定学校导师、企业导师的选聘管理办法。]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其中课程学习应至少完成24学分,必修环节17学分。课程由学位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讲座)”、“中期考核”和“专业实践”等。


动力工程项目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基本要求




1、开题报告与文献阅读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并具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主要是对研究生完成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评议,综合考察研究工作的成果。研究生中期考核由学院统一组织,评审专家小组应由至少5名副高职称以上(含副高)专家组成(其中三分之一为校外专家),考核不合格者将被确定为质量跟踪对象。学院在第三学期末和第四学期末均安排中期考核,第三学期末通过考核的研究生可以在第四学期申请毕业。具体程序参见学校相关文件。

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讲座)-2学分

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及“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导论”各1次,“前沿系列专题讲座”5次,“全校范围学术讲座”1次。

4、体美劳教育

研究生依据当年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研修指南,结合兴趣爱好和培养计划安排,制定个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环节研修计划并开展研修,由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牵头单位对环节是否“通过”给予认定。

七、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熟悉相关工程领域工艺、流程、标准、相关技术和职业规范等的有效途径,是研究生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学位论文选题的重要阶段,也是申请学位的必要条件。

专业实践全过程由企业负责,实践项目由企业提出并经学校确认,范国包括(不限于)在研合作项目、“揭榜挂帅”需求项目以及企业自研项目。校企双方应为研究生开展专业实践提供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图书文献等资源保障。研究生须在导师组指导下,面向联合培养项目协议中的工程技术研发任务,参与或承担 1-2 个具有工程性、 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工程攻关项目,具体内容和工作计划由导师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制定《专业实践计划》。专业实践应体现所解决工程问题的成效,包括工程技术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

专业实践实行工学交替模式,研究生在企业专业实践期间,根据需要也可返校与学校导师、同学交流研讨实践项目进展,查阅图书文献,利用学校科研平台、仪器设备进行补充研究等,校企同城的可利用周末返校,校企不同城的每学期可返校2周在右,差旅费用由企业承担。

专业实践结束后须撰写 《专业实践总结报告》,须有专业实践单位的考核评价意见以及导师组的审核意见,重点审核学生完成专业实践计划任务情况、取得的专业实践成效等。

八、学位论文

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规范》西交研〔2018〕6号和《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西交研〔2013〕73号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实施细则》等执行)。




下一条: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非全日制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