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宣传 > 媒体聚“交” > 正文

【双甲子校庆】西安日报:交大西迁专家伉俪情深-西安交大新闻网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6-04-05 10:32:00 作者: 点击:

编者按 4月5日,《西安日报》在综合新闻·科教卫时空版刊发“‘大树西迁你随我扎根 幸也’——交大西迁专家伉俪情深”的文章,现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春风和煦的午后,97岁的陈学俊院士拄着拐杖缓步来到客厅,坐在挂满家人合影的照片墙前,思绪又回到了3年前那个有她陪伴的生日。就在还有几天就要迎来他们结婚70周年的时候,夫人袁旦庆却离开了。“我从没觉得她真的离开了。”陈老的眼里满是深情的暖意。

伉俪情深的陈学俊与袁旦庆,相识于战火纷飞的重庆,倭寇横行的动荡局面,愈发坚定了他们工程救国的信念。因音乐而结缘的两个人,在1943年踏入了婚礼殿堂。文学家冰心专程来为自己的外甥女袁旦庆化妆。他们还在钢琴和小提琴的伴奏下,合唱了自己编词的婚礼进行曲,一时传为佳话。

夫人怀孕不久,陈学俊先生就辞别妻子,前往美国进修;学成后,他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致力于发展国内的热能动力工业。1957年,在交通大学任教的夫妇二人响应国家召唤,义无反顾举家迁往西安。学校初兴,他,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动力机械系锅炉制造专业;她,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高等学校“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他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成为西安交大乃至中国学科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

在那趟风驰电掣的列车上,不知有多少风华正茂的身影追随着交大的脚步,一路西行。他们扶老携幼,来到古城西安落地生根,在这片热土上开启了人生事业的新篇章。众多杰出人物的成就背后,都蕴含着一股默默支持的力量。

汪应洛、张娴如夫妇,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相守,已经携手共度67个春秋,西迁成为他们人生轨迹中最珍贵的一段回忆。当年,面对交大迁校的问题,夫妻两人不约而同领回了前往西安的车票。他们安顿好仅仅两岁的孩子,带着机械系实验室所有设备奔赴西安。汪应洛院士饱含深情地说,“我还能够工作,全靠她的支持。在外没有后顾之忧,在家就是二人世界,很幸福。”张娴如教授微微一笑,“我们之间的默契就是:不怄气,不斗嘴,宽容相待,互相信任,互相珍惜。”一路走来,有过聚少离多,有过起伏坎坷,但他们一直相守相携,用爱情和智慧经营家庭,把一生献给建设交大的事业。

西迁是部深厚的史诗,这里的爱情故事婉转动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虽异地分离却依然是彼此坚强的后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共同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了在上海的优越条件,为新校的建设无私奉献。西迁伉俪的爱情,始终有着独特的“交大情怀”。

徐婉珠和周淼东是江苏宜兴的老乡,也同是俄专学院的校友。说起两个人的缘分,徐老师笑得甜蜜:“西迁是我们的红娘。”在西迁前,两个人是异地恋,一个在哈尔滨任教,另一个已跟随交大来到西安建设新校园。1957年,徐老师被调往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工作,两个人终于将爱情升华为婚姻。西安交大是他们爱情开始的地方,更是事业开始的地方。对于他们来说,那段岁月,承载的不单是彼此相濡以沫的点滴爱情,更有并肩奋斗的雄心壮志。

很多西迁来的学子、教授,就这样在长安城里扎下了根,正如徐婉珠所说,“时间久了,在这里成了家立了业,西安也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是我割舍不掉的。”这份情愫,也是所有西迁交大人的珍藏。

沧海桑田,你伴我身边,足矣。 大树西迁,你随我扎根,幸也。

文章链接:http://epaper.xiancn.com/xarb/html/2016-04/05/content_419747.htm#

作者:记者 张潇 通讯员 董喆 陈晨
编辑:星 火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