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的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朱楚珠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在采访中她告诉记者,自己喜欢看足球、网球比赛,像李娜、美国威廉姆斯姐妹的比赛她都喜欢看;她爱跳舞,年轻时便学会跳交谊舞、国标舞;她还喜欢看谍战类的小说和电影电视剧,像《潜伏》等电视剧能够让她紧张、振奋。她总结说,“我的生活呢,是比较丰富多彩的。”
走出象牙塔 宣传计生科普
落其实者怀其树,饮其流者思其源。朱楚珠就是这样一位率真的老人,她长期关注和从事改善女孩生存问题的研究和实践,被认为是中国改善女孩生存理论研究、政策分析、社区实践、国家战略行动和公共政策创新的发起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中国人口学研究的一面旗帜。她在人口、社会发展平等、妇女发展等领域做出大量的开创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影响了中国的人口发展战略。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学者之一,在陕西、安徽的农村田野,留下了朱楚珠的脚印;在联合国的学术讲台上,我们能看到她的身影;在国家决策的会议上,有她的发言。对朱楚珠而言,成就不是来自书斋里的皓首穷经,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956年,随着交通大学整体西迁,朱楚珠来到西安,西安也成为她的第二故乡。“当时很年轻,来了就来了,觉得是很自然的事。”相比上海的生活环境,建校之初的西安交大条件颇为艰苦。“一幢行政楼,两栋教师宿舍,没有家属楼,甚至还在学校里见过狼。”朱楚珠微笑着说。当时她在马列教研室,给学生讲授政治经济学。
1978—1985年,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刚刚开始实行,因其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生育观念有较大差异,实行起来面临着许多困难。朱楚珠走出象牙塔,在国内进行计生科普宣传工作。她的足迹遍布全国。
发起关爱女孩与女性行动
1990—1995年,朱楚珠开始主持联合国人口基金课题——中国农村妇女就业与生育率专题研究,从理论上提出要降低妇女的生育率,在促进女性就业的同时,必须构建新型的男女平等的生育文化,最终促使生育率的降低。为此,她带领团队与原国家计生委合作,建立以提高妇女地位、降低生育率为中心,全国23个县参加的社区发展网络。朱楚珠关于妇女就业和生育率关系的研究,拓宽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范围内关于就业和生育率之间关系研究的视野。她结合陕西经济欠发达、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实际,在陕北开展男女平等生育文化的研究,开启了关注妇女、关爱女孩的先河。
“在早期对中国女性死亡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0—4岁的女孩死亡率超过男孩,没人能回答为什么,我们一直想做一次关于死亡原因的调查。”1990年初,朱楚珠开始关注改善女孩生存环境的研究。1998年之后,她深入研究农村女孩死亡率偏高的问题,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农村,率先揭示中国存在偏高的出生性别比和女孩死亡率问题,发现了女孩死亡率偏高的根源是偏好男孩的旧生育文化,并明确提出,可以通过传播男女平等的新型生育文化来改善女孩生存环境,降低女孩死亡率。
对此,朱楚珠推动了一系列改善女孩生存环境的社会实践:1998—2000年,她推动建立了由全国39个县区组成的“社区发展网络”,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开展改善女孩生存环境的社区培训和实践活动;2000—2003年,她的团队与安徽巢湖市政府合作,建立国内外第一个改善女孩生存环境试验区,系统开展改善女孩生存环境的政策创新、社区发展和实践工作;2002—2005年,她在安徽推广关爱女孩工程,并于2006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战略性的关爱女孩行动,并将长期进行。关爱女孩行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终于成为国家级的公共政策和战略行动,朱楚珠无疑是这一公共政策的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并且实现了从科学研究到实践的飞跃。朱楚珠说,在研究中国儿童生存的性别差异以及在这个理论研究基础上所做的实践,是最令她感到骄傲的事。
朱楚珠以其敏锐的眼光捕捉前沿问题、现实问题,以一套科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她在人口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和社会实践,为推进和发展中国的人口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在世界人口研究领域的话语权,树立了中国关爱女孩与女性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的国际形象。当我问到朱楚珠为什么坚持走这条研究现实问题进而推动国家战略决策制定的道路时,她说:“那是因为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有着对人口科学的职责,有着对科学的忠诚,有着对我们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附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zx/201509/t20150914_22528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