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健康未来 2024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生物微机电系统技术研讨会暨分会理事会于西浦举办

2024年12月30日

生物微机电系统技术作为前沿科技的重要分支,不仅在医疗与健康产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更在推动跨学科融合、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4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生物微机电系统技术分会于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成功举办了首届研讨会暨分会理事会。此次活动以“智汇启航,健康未来”为主题,吸引了百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技术先锋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了生物微机电系统技术的最新进展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生物微机电系统技术分会主办,西交利物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厦门大学承办,苏州城市学院协办,旨在为参会者搭建一个高效的学术交流与产业对接平台。

会议开幕式和大会报告由西安交通大学韦学勇教授主持。西交利物浦大学助理副校长(科研)马飞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他指出:“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单一学科的发展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生物微机电系统技术的核心在于其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特性。我们需要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希望能够借助此次会议,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推动西浦在生物微机电系统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他进一步指出:“生物微机电系统技术将在医疗与健康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我们将看到更多创新性的医疗设备和治疗方法涌现出来,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高校,我们更需要注重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西浦新建立的创业家学院,就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从而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化领军人才。目前,我们也在积极寻求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机会,共同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洞悉产业发展的人才。”

会议期间,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们围绕微米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电子技术、仪器仪表以及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展开了讨论,并通过大会报告和会场报告,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彭年才教授在主题演讲《生物检测和分子诊断仪器研制及产业化应用》中指出:“生物微机电系统技术助力我们实现生物样本的高精度、高灵敏度检测。我们团队集成微流控、纳米材料和生物传感技术,研发了便携式、快速响应的检测仪器。这些仪器不仅提升了检测效率与准确性,还适用于偏远地区和紧急情况的快速筛查,助力疾病早诊早治,而且在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的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且在减少交叉污染、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未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发展下,生物检测和分子诊断仪器的研制和产业化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方向,我们将优化性能,拓展应用,完善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以期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提高国内外医疗水平做出贡献。”

图片说明: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西安交通大学彭年才教授围绕《生物检测和分子诊断仪器研制及产业化应用》主题演讲

图片说明: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专项专家,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孙道恒教授围绕《支架一传感一刺激共融的心肌组织芯片技术研究》主题演讲

图片说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东南大学陈云飞教授围绕《原子制造赋能微纳器件创新》主题演讲

图片说明: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微纳系统系主任李志宏教授围绕《用于脑机接口的微针电极阵列》主题演讲

图片说明:香港理工大学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及可持续发展能源讲席教授、热流体及能源工程讲座教授王立秋围绕《智能软制造》主题演讲

此外,当天下午的会场报告环节吸引了十余所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专家、学者参与,共同探讨生物微机电相关科研项目。

“本次研讨会展示了生物微机电系统技术的最新成果,也促进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交流。希望这些技术能够为产品研发提供新的灵感和方向,也期待更多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以此为契机,保持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不断拓宽技术边界,展开合作,共同推动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让人类健康更有保障。” 学会理事长孙道恒总结道。并感谢了西交利物浦大学为推动研讨会的顺利举办所做出的努力。

 

(记者:金画恬 马珍 摄影:马珍)

202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