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博士谈生物多样性:土地的集约利用

2021年02月03日

在生物多样性系列的第二部分,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的李黎博士为我们讲述了她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

(摄影:果洛周杰)

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您的研究领域吗?

我研究人类和自然如何和谐共处。提起大自然,你想到的是否是一个充满着野生动物的大森林?你心目中的自然界是否也包括人类?

人类也是这个星球上的物种之一,我们希望人类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我所关注的。

你为什么选择专注于这个领域?

我本科学的是电子工程。我是独生子女,和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一样,父母为我做了决定,他们做选择时考虑的是确保我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然而当我毕业时,我觉得很迷茫。我当时有机会在工程学方面深造,但我觉得并不适合我。

相反,我应聘到一家从事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工作,在那儿一待就是五年。之后我去德国攻读生态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农业可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吗?

这取决于你是否乐观。我的欧洲同事正在努力开发可持续集约化的项目,也就是说我们尝试更密集地使用更少的土地,这样就可以留出一些土地用于保护。

如果我们想到这种小规模的集约利用土地,实际上可以参考很多保留到现在的中国传统智慧。例如稻田制:到了浸种的时候,池水可以成为当地的鸟类、候鸟和水生生物良好的栖息地。

我们应该看看已有的知识和做法,想想如何能够将这些经验进行调整和推广。我们应该关注如何将科学知识与传统经验相结合,创造一种新的知识?

稻田里的朱鹮 (摄影:向定乾)

做野外调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野外调查有好有坏。在读博士期间,我必须收集大量的数据。我连着144天去同一个地方,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车去那里进行观察,而且一般都是看同一种的鸟。其实会有点无聊。

有一天,我刚刚做完野外数据采集,就被一只野狗追着跑。当我最终摆脱掉野狗,准备回营地吃方便面庆祝生日时,我想:“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日复一日,明天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只鸟。

我想:“这好像是一种我没见过的鸟。”于是我拿出望远镜,发现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常栖于青藏高原特有的鸟,叫藏鹀(Tibetan Bunting)。

在我的整个研究过程中,有很多中国观鸟爱好者来这里只为一睹这种鸟的风采,却很少有人能看到它。那一刻,我觉得这就是我的生日礼物。

野外调查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惊喜。

藏鹀(摄影:果洛周杰)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很重要?

过去,人们一提到保护,就想到保护那些旗舰物种,比如大熊猫。后来,人们的想法开始改变——生态学家和保护主义者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因为不同物种共同生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并且相互影响。

如果我们破坏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有些物种甚至还没来得及命名就已经灭绝了。我们都还不了解这些物种的作用和功能,它们就已经消失了。

藏鹀 (摄影:董江天)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今年五月召开。研究人员和科学家,特别是中国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世界上有17个国家被列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中国是其中之一。因此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近年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也在大规模地、迅速地开展。

中国科学家有机会观察和了解这一发展带来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且可以和世界其他国家分享我们的经验。

这也是多样性非常重要的另一个原因。不仅仅是生物的多样性,还有文化、价值观和观点的多样性。

(记者:Patricia Pieterse 翻译:唐可 编辑:寇博)

2021年02月03日

西浦学者参与撰写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建议
建筑环境
西浦故事

西浦学者参与撰写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建议

今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包括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肖凌云博士在内的野生动物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