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4日
第十一届“创想西浦·赢在西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的陈琪文、黎书畅和其他五名同学共同完成的Camculator拍照解题小程序获得了初创组冠军。这时的陈琪文和黎书畅还都只是大一新生,但却作为组长和核心成员,带领着高年级甚至研究生在读的前辈们闯入创赛,首次参赛就获得了初创组冠军的好成绩。
队长陈琪文介绍说,他们这款程序的目标客户是大学生,运用文本识别功能,小程序通过题目里的符号和数字识别出公式,然后给出详细的运算解题过程和答案。
陈琪文和黎书畅都是广东人,他们在高考前通过综合评价录取提前了解到了西交利物浦大学。
“当时听学长学姐们说,在西浦,那些愿意自己去寻求答案、寻找资源的人总是能拥有更多展示的机会。”黎书畅说,“比如你有关于学术、科研或者创业方面的想法,你就可以找学长学姐咨询,或者直接联系相关的老师、教授,通过邮件预约进行请教,老师会给你建议,甚至会让你加入他的项目、在他的实验室工作,让你有机会去不断地去尝试自己的想法。”
“当时我听了就很憧憬这种氛围,而Camculator这个项目让我知道西浦真的就是这样,只要你主动地找资源,身边的人都会为你提供帮助。”
Camculator项目组最初源于一个兴趣小组,不同年级志同道合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通过一些小型数据科学项目小试牛刀,希望以此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与数学能力。后来兴趣小组改组,专门研究数学公式识别,Camculator这个项目渐渐孵化成型,陈琪文作为提出这个项目的组员之一也萌生了成为组长的想法。
“我虽然是后期才加入兴趣小组的,但是融入得很快,而且我沟通能力很强,能把想法快速落地。就这么评估了一下,我感觉自己成功的概率还是挺大的,就主动申请当组长。”
当时团队里除了大二的学长,还有两位研究生前辈,“我没想那么多,就觉得自己能行、想尝试一下,就直接申请了。学长们确实有点惊讶,但也同意让我试试。”陈琪文说道。
(图片说明:Camculator项目组参加创赛颁奖典礼,右三为陈琪文,右二为黎书畅。)
当上组长后的陈琪文有点像项目经理,要把控整个项目的时间和人员规划。黎书畅也因为对Camculator感兴趣加入进来,和陈琪文一起负责小程序的编程工作。
在商业分析硕士专业周易华学长的引荐下,团队认识了西浦国际商学院的汪潇博士。“汪老师跟我们说,不能因为突然有一个想法就去做,一定要经过市场调研,让数据告诉你市场的需求和用户的痛点。”
通过对身边大一同学们的采访,陈琪文和黎书畅发现同学间确实存在数学学习上的困扰,项目是有市场价值的,他们决定要把Camculator做出来,去创赛里闯一闯!
在写程序遇到困难的时候,团队里计算机科学硕士专业的侯思泽学长带他们请教了西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的王秋锋博士,Camculator需要的文本识别技术正是王老师的研究方向之一。
“如果没有初期这两位老师的帮助,我们的项目可能会走不少弯路。”陈琪文回忆道。
自身的主动、前辈的帮助、老师的指导……这两位大一萌新带着这些力量走上创新创业大赛的道路并获得一等奖,让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水到渠成”。
陈琪文说:“刚上大学的时候,社团、科研、暑期项目……有无数的机会向我涌来,最开始我是有一点迷茫的。但是通过项目组,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紧跟着他们的步伐默默努力的同时,我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上大学前,科研和创业对我来说也是很遥远的事情,但现在,我们都做到了。”
(记者:胡秋辰 陆雪辰 编辑:寇博)
2020年06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