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4日
2月9日,一名中国留学生走上英国利物浦街头。他戴着口罩,手中举着牌子,上面写着“I’m a human, not a virus”(我是人类,不是病毒)。令人感动的是,在这短短十五秒的视频里,就有五名与他素不相识的路人上前给予了他温暖的拥抱。
事实上,“I’m Not A Virus”(我不是病毒)活动是一场针对华人因疫情遭到歧视的反歧视运动,最早由法国华人圈在社交媒体上发起,而后便在全球的华人群体中蔓延开来。在海外社交媒体推特和Instagram上,可以见到名为“#imnotavirus”的标签下有身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正在为自己发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自武汉爆发后,受到来自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许多国家政府和民间组织表达关切、伸出援手。然而,近日多国相继出现因疫情引发的针对中国公民和华人的歧视甚至暴力行为。在海外的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一些针对华人乃至亚洲人的歧视和侮辱言论。继而,发生了开篇由华人发起的“I’m Not A Virus”反歧视的活动。
是否遭受歧视?
任科宁是西浦“2+2“的学生,目前在利物浦大学读大四。“目前我并没有遇到受歧视的事情,但从朋友圈或者微博上都有看到,从语言到肢体冲突的都有。”
同是“2+2”,身在利物浦的哈楠也表示有听说,但身边并没有发生这样的现象,但她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刚回来那段时间走在路上怕被人另眼相看,在学校也不怎么戴口罩。”
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读研的校友Lily表示:“目前自己或周围的朋友并没有遇到被歧视的情况,超市和学校的人还是比较友好的。”
Igea Troiani教授是西浦的国际事务长,在中国春节期间她回到了英国,“在我的地方(牛津)没有遇到任何歧视中国的现象。我听到的都是大家在担心中国的疫情。”
身在日本东京的校友林晨有一些切身的感受,“我在日本的电车上注意到,一些人听到你讲中文,或者看到你用微信打中文,都会下意识离远一些。我个人觉得可以理解。”
1月24日,武汉因疫情宣布封城的第二天,在西浦国际商学院任教的Roberto Dona教授从中国飞回意大利。“有一天我和朋友在地铁里谈论关于中国的事,坐在我旁边的人听到我是从中国回来的后就起身离开了。另一天我在酒店吃早餐时也发生了同样的事。”他讲述着自己的经历,进而表示:”但我不觉得这是歧视,大家是害怕病毒,而这个病毒最初就是在中国出现的,所以大家会远离中国人。“
Joe Jones就读于利物浦大学,他在去年申请了到西交利物浦大学交流一年的项目。这个春节假期他去了菲律宾,并对在那里看到的一些现象感到愤愤不平。他说:“我觉得中国人受到的对待太糟糕了。我在菲律宾时遇到一个中国女生,我们在酒店大厅用中文聊天时,可以明显地看到外国人都试着躲开她。有一次我甚至听到一位来自美国的女士抱怨她离得太近了。酒店的前台服务生平时不戴口罩,但我注意到她为那位中国女生服务时就会带上口罩。“
“甚至对侨居中国的人也一样。如果我告诉别人我住在中国,他们就会很害怕。我得告诉他们我已经离开中国五周,才能让他们明白我并没有携带病毒。“他补充说。
如何看待因疫情引发的针对中国人的歧视现象?
任科宁认为原因很多,“最直接的原因是病毒在中国爆发的,外国人分不清我们是中国哪里人,甚至也分不清中国人和其他来自亚洲地区的人,本能对我们会有一些防备和抵触心理;另一个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的文化对于‘戴口罩’有不同的解读,中国人觉得戴口罩是很正常的事情,而英国人觉得生病的人才戴口罩。“
他还提到,长期可能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说在外国人普遍使用的社交媒体和英国的主流媒体,对于中国往往秉持怀疑的态度。因此,当疫情爆发,在以前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上,显然又多了对中国进行抨击的材料,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也不少,对华人的歧视也有了新的借口。“
在Roberto Dona教授看来,西方存在不少信息传达错误的现象。“许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是有误导性的,让人们对于未知事物产生了不必要的恐慌。在很多时候,这个病毒被称为‘中国病毒‘,因此在人们的心里,敌人变成了中国人甚至是亚洲人。歧视的确是存在的,它来自于媒体传递的错误信息。“
Tamara Kaup在西浦市场与交流办公室担任英文编辑,她认为歧视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我听到的歧视事件每天都在增加。一位世界卫生组织的代表在新闻发布会里谈到,控制疫情、阻断传染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把某些人群隔离起来,而这种举措的负面效果则是让其他人产生对这些人群的极度恐惧和污名化。“
Tamara的同事Will Venn也表示歧视是这次疫情中出现的一个悲剧。“它暴露了一小撮人潜意识里对中国人和亚洲人的偏见和歧视,他们把自己的恐惧和无知集中在了中国人和亚洲人身上。”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同理心和支持。”Will说。
“我看到过一些带有歧视倾向的文章。相比于排外,它们更像是在制造恐慌”在西浦信息技术办公室任职的Trent Montgomery表示,“我非常同情那些在武汉的勇敢的人们,他们面对的事情非常可怕,而且威胁到了生命。“
Ellen Touchstone博士在中国生活了七年多,目前在西浦国际商学院担任管理学实践助理教授。她对记者说:“现在我们更应该团结一致,而不是去责怪某一个国家或民族。”
疫情背景下的善意与团结
2月10日,利物浦市政府、西浦两所母校之一的利物浦大学等也发表了联合声明,支持中国学生和华人居民。
声明表示:“作为利物浦城市及利物浦所有大学的领导者,我们一直以来都为利物浦这座城市的多样化和充满活力感到由衷骄傲,同时也为我们热情包容团结的城市精神倍感自豪。
因此,当获知最近个别华人因中国爆发了冠状病毒而遭受到言语攻击时,我们感到非常震惊和难过。我们都非常清楚,无论在城市或者在校园里,任何种族主义和歧视都绝对没有立足之地。“
声明特别强调了利物浦的华人居民和学生是整个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是邻居,是同事,也是朋友。我们知道冠状病毒爆发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时刻,可是华人居民和学生更加心系他们在中国亲友的安危。所以,我们对华人朋友的支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要。”
任科宁收到了来自利物浦大学官方发来的“支持我们的华人社区”(Supporting Our Chinese Community)的邮件,里面详细阐述了学生和教职工遇到任何形式的歧视和暴力时,应该如何向学校和警察求助。
“我楼下有一家快餐店,里面有中餐卖(最重要的是有热干面),前两天看到贴出了‘加油,热干面’的那张海报。虽然很大可能是里面工作的中国店员贴出的,但还是感到暖暖的善意。”
哈楠上法语课时,法语老师,一位法国人,过来和她及旁边一个中国学生聊天,“她问到新冠病毒这个事,非常关心我们,问我们的家人都还好吗,有没有受到影响。”
“我感觉她是真心实意地关心我们,让我觉得很温暖。”
在社交媒体上,除了华人圈发起的“I’m Not A Virus”活动外,也有很多人和机构加入了反对歧视的行列。
意大利佛罗伦萨市长在推特上发起了名为“拥抱一个中国人”的倡议活动,公开表达对中国抗疫的支持,谴责那些借机排外的种族歧视主义。这个活动在当地受到了热烈支持,不少民众都晒出了自己和中国朋友们的拥抱合影,并留言为正在抗击疫情的中国加油。
(图片说明:民众在推特上分享拥抱中国人的照片。)
西班牙中央政府教育部也在推特上表示,“人不是病毒,排外才是。对新型冠状病毒或任何其他疾病的偏见和误导不仅危险,还会导致歧视和种族主义。”
病毒不分国界和民族,尤其是在世界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2月11日于日内瓦召开的防控新冠病毒疫情的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上表示,虽然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的病例有99%都集中在疫情仍然紧急的中国,且目前仍情况紧急,然而世界上其他国际和地区若不能利用现在的“时间窗口”做好防疫准备,也会面临严重威胁。他呼吁:“各国应当不论国界和意识形态团结合作,将遏制疫情、挽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作为身处疫情中的普通个体,在利物浦的赵子棋看到利物浦市的声明后感到宽慰:“这个声明至少从官方上来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等的、正常的环境,能感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包容。”
Tamara和她的家人生活在苏州,她说:“再多的话也不能表达我对正在遭受煎熬的人们的关心。我想和其他所有心系疫情的人一起为中国加油,我衷心希望更好的明天早日降临。”
(记者:钱懿 陶韵吉 胡秋辰 编辑:寇博)
2020年0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