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苏州古城区焕发新活力?跨学科工作坊的思考与实践

2019年07月09日

在长达2500多年的历史中,位于苏州市中心的古城区一直扮演着国家级商业、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重要角色,然而近年来年轻一代开始往苏州园区和高新区迁移。

今年6月,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建筑系影视艺术学院的同学们接受了一次新的挑战,他们在一场跨学科的工作坊中,思考如何让苏州古城区焕发新的活力。

本次工作坊由城规系城市设计专业负责人Christian Nolf博士和Florence Vannoorbeeck,以及建筑系设计研究中心负责人David Vardy共同组织。

Christian Nolf博士表示,尽管苏州长期以来被视为城市繁荣的典型,同时也是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而今的苏州却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过去三十年间,苏州城区急速扩张,差不多达到了原有面积的10倍。很多人都搬到了新开发的区域,这时市中心所面临的挑战就出现了:由于古城区的人口缩减并趋向老龄化,当地政府正试图吸引人口回流。”

“考虑到苏州古城区的历史渊源,我们需要深思熟虑,用一种独特的规划方式,使原本住在此地的家庭和居民愿意重回古城。”Nolf博士说。

为帮助同学们在苏州多元而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开发出自己的规划方案,老师要求他们观察苏州特有的七个“身份特征”。“透过这些身份特征来观察苏州,而不是单纯从社会流动性、住宅等方面来谈论城市发展。因为我们需要从苏州特有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因地制宜。”

Nolf博士举例道:“比如这七个特征中有一个是‘苏州园林’。之前的研究表明,苏州市中心的人均绿地面积仅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一半。那如何让绿地面积以符合苏州风格的方式来增加呢?”

师生们深入观察了对苏州文化至关重要的古典园林,园林的设计极为精巧。Nolf博士认为,如果采用这种方法来设计的话,那就不仅仅关乎增加了多少平方米的绿地面积,而是要努力去重新诠释二十一世纪的苏州园林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充分考虑苏州的多重身份特征,能够让苏州避免国外其他古老城市的命运。”他说。

据Nolf博士介绍,很多欧洲城市受旅游业影响太重,导致它们成了“室外博物馆”,产业功能单一。

“一座成功的、具有吸引力且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需要容纳有着不同需求和兴趣的人群,包括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 Nolf博士说。

在工作坊中,不同院系的学生们被混合分组。Nolf博士介绍道,这样的分组方式让小组成员能充分发挥不同研究领域的优势,为应对城市所面临的挑战,规划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城规系的学生习惯以平面图的角度看一座城市,视角会比较具有概括性;而建筑系学生则偏重于考虑城市建筑的具体特征。”他说,“要想深刻理解像苏州这样的城市的街区特点,需要结合以上两种研究方法。”

“不仅如此,影视艺术学院的同学们在3D制图、城市拍摄、影片剪辑等方面贡献了他们的专业知识。” Nolf博士总结道。

参加工作坊的城规系大四学生Mark Kats说,同学们除了学习如何进行方案规划外,还在学习如何团队合作。他表示,“我们小组里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在面对问题时,他们各自有擅长的专业技巧和处理方法。而我们需要对这些不同的方法进行协调和整合,从而产生小组的方案。”

“这次工作坊使我们能够进入到一个现实的场景中,从而实践我们的跨学科技能,并充分进行团队协作。”Mark Kats说。

最终,工作坊以学生作品展示的形式结束,展示以三种形式进行:投影地图、视频以及微缩模型。

共有28名学生和7位导师参与到本次工作坊中,他们来自城规划系、建筑系和影视艺术学院。工作坊主办方希望学生们的作品将在今年的其他校内活动中继续展出,并最终将这些作品正式发表。

(上图:苏州模型,利用动态投影地图展示苏州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城市结构,比如水系统及其可能发生的演变。)

(上图:受中国传统街头戏剧形式“西洋镜”启发的微缩模型,展示苏州不同地区的典型日常场景及其可能发生的演变。)

(上图:参照古代苏州的卷轴画,此“电子卷轴画”展示代表苏州几大特征的视频。)

(记者:Tamara Kaup 翻译:肖波强 编辑:石露芸)
(摄影:何林芷 其他图片提供:工作坊主办方 摄像:褚尧)

2019年07月09日

城规系举办研讨会 探讨苏州未来发展
建筑环境

城规系举办研讨会 探讨苏州未来发展

正值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5周年之际,一场以苏州市及工业园区的城市规划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本次研讨会由西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主办,参与者包括...

阅读更多
建筑系工作坊探索算法辅助设计无穷潜能
建筑环境

建筑系工作坊探索算法辅助设计无穷潜能

近日,一场以算法辅助设计为主题的工作坊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行,建筑系学子有机会一探建筑设计的无穷潜能。本次工作坊由参数化结构工程工具Karamba3D的开发者Clemens Pr...

阅读更多